中国甘肃网4月21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煜宇)记者从日前在陇西县召开的全省2023年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获悉,全省各地坚持树立“大水保”理念,扛起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职责,不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强化水土保持监管,2022年完成中央投资9.16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13.11平方公里。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全省各地充分认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树立“大水保”理念,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遵循“跳出水保干水保”总基调,持续摸清底数,探索开展生态损失评估。以人民生产生活区域为中心辐射带动,统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粮食安全等,谋划布局各类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和碳汇指标等举措,初步构建起行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去年,我省完成79座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中央投资4670万元,中央投资完成率100%;实施的67座新建淤地坝完成投资1.89亿元,中央投资完成率99%,均超额完成水利部95%的目标。天水市秦州区、陇南市两当县、平凉市泾川县3个县区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庆阳市西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淤地坝“四变”改革全面推进,改革完成117座淤地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