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缵宗画像
胡缵宗为伏羲庙题匾“与天地准”
明代甘肃秦安籍进士胡缵宗,游宦半生,政声斐然,同时他还是一位书法家,终身爱好书法、研习书法,真草篆隶各体兼善,墨迹遍布大江南北,有刚健端庄的颜体榜书、碑刻,有秀丽圆润的篆字摩崖石刻,有潇洒的行草手札。他尤其擅长写榜书。这些擘窠大字多为颜体字,因为胡缵宗一生推崇颜真卿,学习颜鲁公的书法。
中堂条幅只能在室内欣赏,而榜书则可以在室外观赏,这样就将书法艺术延伸到露天、室外,拓宽了书法艺术的传播空间。榜书通常以匾额为载体,和建筑、文字字义、书法、绘画雕刻等构成一种复合的艺术品和文化景观,能使人获得多层次的审美享受。
一块匾额首先传达出凝练而传神的题词。尽管只有寥寥数字,可是文字字义由书写者精心思考,或引经据典,或概括微言大义,或表达真挚的祝福。胡缵宗所题的匾额,不仅书法精绝,而且字义深刻,能够概括建筑物或景点的特色,值得观赏者反复玩味其中的意味。如他对祭祀上古之神伏羲的伏羲庙题匾“与天地准”,意为伏羲所创八卦和易学思想能包罗天地之道,体现出他对先圣伏羲的尊崇。在佛教古刹兴国寺题有“般若”,源于佛教对无上智慧的追求。为秦安五台观的主殿题写“太玄之殿”,体现出鲜明的道教哲学色彩。在山东曲阜题有“金声玉振”,源自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同时题写的还有曲阜城的正南门门额“万仞宫墙”,语出《论语》中记载的子贡的话:“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原是比喻,胡缵宗认为用“数仞”尚不能表达后人对孔子的崇敬之情,于是改为“万仞宫墙”。清乾隆帝来曲阜时,将胡缵宗的字换下,自己写下“万仞宫墙”,制作成石额,流传至今。
有些榜书是胡缵宗给公共场域题写的,包括各类城楼、街道、庙宇、祠堂、学校、戏楼等。这类榜书保存下来或见于文献记载的有“衍渭”“多士坊”“般若”“与天地准”“太玄之殿”“万世师表”“明伦堂”等。天水伏羲庙大门悬挂的“与天地准”笔力沉雄,有一股正大气象,与巍峨雄伟的建筑物很匹配。秦州西关城(一说东关城)东门门额为“衍渭”。“衍渭”二字结体工稳,气度从容,寓意深远。
天水市秦安县博物馆收藏有胡缵宗题写的“多士坊”“般若”“世代昌隆”“贞白家”等4块木质匾额。古代临街建有牌坊,悬挂坊名。多士坊是秦安世家大族聚居的生活区,有胡、蔡、路等县内望族居住,胡姓独为翘楚,故民间称多士坊为胡家巷。“多士坊”书法显得严谨谦和,可能当时尚有年长的尊长、师友要出入于多士坊,胡缵宗给自己的故里题匾,就流露出严谨谦和的心态。
明代“般若”木质匾额,长155厘米,宽68.5厘米,原悬挂于兴国寺般若殿前檐下。“般若”一词在佛教中是大智慧的意思。嘉靖丙午(1546年),已是老年的胡缵宗在家著书立说,偶尔来县城及附近游玩、作诗。这块匾就是此时题写的。值得一提的是,胡缵宗总体来说是一位醇儒,对佛学和佛教不是很亲近,但并不排斥佛教,而是汲取其中的某些富含启发性的哲理哲思,如“般若”。
古人的应酬很多,尤其是士绅阶层。升官、乔迁、祝寿、婚礼、葬礼、满月酒、进学、开笔礼、成人礼等都要摆席祝贺。恭贺之余,主人还会请求官绅名人书写匾额,他们有的本身懂书法、善书法,有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悬挂名人匾额,是主人及其家族在当地社会地位的重要体现。书法家、名人出于润格收入或人情考量,也会乐于题写匾额。由此之故,民间挂匾、互相馈赠蔚然成风。而留存于世的牌匾是这些活动的见证。
“世代昌隆”匾,是胡公嘉靖丙午年(1546年)写的。这个时期胡缵宗退休,在秦安著书、课农,也和当地的官宦士子交往。这块匾具体的主人不详,应该是秦安或天水地区的士绅人家。与“世代昌隆”词义相近的词汇还有“时代公卿”“五世其昌”等,都是对这个家族兴旺发达的美好祝福。这块匾额没有涂漆,保存得不是很好。
另外一块馆藏文物“贞白家”匾,长137厘米,宽72厘米。题写时间是嘉靖戊子年秋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块匾额是胡缵宗对这户人家清正廉洁家风的赞许和肯定。具体是哪家,由于没有题款,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
此外,胡缵宗还题写有“凤凰千仞”匾额,为胡缵宗家族世代相传之物。根据落款“嘉靖戊子之秋”,可知书法写于1528年,此后由其后代制成匾额。“凤凰千仞”,语出西汉文学家贾谊的《吊屈原赋》:“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凤凰”在传统文化语境中是集众多美德的吉祥之鸟。胡缵宗这幅匾额寄托了对后代子孙的殷切希望。
总之,这些匾额保存了历史文化名城旧有的风韵,是一件件会说话的文物,值得后人走近它们,和它们对话。(文/安俊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