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山绿水绽新颜
——崆峒区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泾河岸边,候鸟翩翩流连;崆峒山下,绿意福泽人家。
从中心城区的一处处“口袋公园”,到乡野田间的“碧绿满枝”,无论是山塬崖畔,还是城市新景,都呈现出盎然生机。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2022年,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扩绿治污一揽子务实举措将生态文明的“种子”根植崆峒山河,写就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篇章。
逐绿,是赏心悦目的底片
候鸟翩飞、觅食嬉戏,起落间,似惊起一片“飞羽”……
冬日里,记者在崆峒区摄影爱好者王再学的照片里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每逢周末节假日,他都会徜徉在柳湖公园、泾河岸边,将崆峒静谧的美好与诗相配统统分享在自己的摄友群和朋友圈。
“拍摄夕阳下的湖景时,常常偶遇一群白鹭集结于此。在柳湖公园、泾河流域等地还经常能看到白鹭、绿头鸭、苍鹭等珍贵野生鸟类种群栖息的身影。”王再学说。
2022年,绿化建设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固沟保塬、北部面山绿化治理等生态环保项目加快实施,“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试点县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完成造林4.9万亩、补植补造3.5万亩,建成绿色通道39条83.5公里、村庄绿化示范村25个,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新河矿山、海螺矿山荣获国家绿色矿山称号。这一切,都源于崆峒区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和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治污,是民生福祉的选择
自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以来,崆峒区经过督察整改,环境问题严重程度明显降低、数量明显减少,一些经验做法得到了充分认可。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崆峒区把账算了个明白,算了个透彻。针对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区上将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作为一项政治性、底线性、基础性任务,推动建立了“清单管理、挂账销号”“月督导、月报告、月预警”和“一通报、二约谈、三问责”等行之有效的责任管理机制,开展了整改工作复查复核和“回头看”等专项行动。
2022年,污染防治全面加强。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铁腕治污,投入财政资金7000余万元,更新环保基础设施,购置环卫设备,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果断措施,重拳整治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散煤污染、工业废气等突出问题。全面推广使用洁净型煤,城东大型停车场和车辆冲洗平台正在抓紧建设,完成餐饮油烟治理1423户。深入开展河湖“四乱”整治,妥善处置泾河跨省水污染事件,全区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水质全面达标。扎实推进疑似污染地块排查治理,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全面铺开,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作物肥料利用率分别达到92%和41%。
这背后,是崆峒区委、区政府始终保持绿色发展,高度自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抓生态、保生态、促生态,不断厚植城市底色的战略定力。
实干,是水利万物的诚意
生命因水而生,文明以水为兴。
沿泾河向东,冬去春来或春夏之交,半山坡上络绎不绝的食客们为不远处的黄帝问道圣地崆峒山带来了“人间烟火”。
山坡下是与福银高速上下交错的后峡河——崆峒镇段。丛林静谧、河流淙淙,为游客们带来了“仙山”之下的别样体验。
沿着潺潺的河流,各级河长一一走过,仔细检查河面及河道两旁,确保整个河段的环境不断改善。
2022年,水源保护全面加强。下大力气推进地下水综合治理与保护行动,依法关闭违规私设自备水源井723眼,安装自备水源井取水监测计量设施1418眼、大型取水单位在线监测计量设施58眼。建筑工地基坑排水问题得到有效整治,韩家沟水厂二期等工程有序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全面加强。持续深化数字环保应用,对辖区40户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实时在线监测。从严查处垃圾乱倒、噪音扰民等环境违法行为,受理办结群众投诉问题174件,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不断健全,环境监管效能明显提升。
环境连接民生,青山就是未来,蓝天也是幸福。崆峒区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厚植绿色家底的基础上种好每棵树、护好每条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