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届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年会的甘肃时间:丝路新篇奋进坦途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3-06-19 11:28:31

首届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年“甘肃时间”

本网记者 宋芳科

4月2日下午,首届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年会专门为甘肃交通人留出一小时的宝贵时间,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交通同行展示甘肃交通文化,讲述甘肃交通故事。

甘肃有我国最早的高速公路,秦始皇三十五(公元前212年)下令修建秦直道,被誉为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经过甘肃。

酒泉敦煌,戈壁深处,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遗址,是丝绸之路上重要驿站,默默讲述传承千年的驿站交通文化。

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彩绘《驿使图》,反映1600多年前的古代邮驿形象,也是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

甘肃公路博物馆展台

古丝绸之路在甘肃绵延1600公里,讲述的都是交流融通与路故事。 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唤醒丝路荣光,新西部陆海大通道,打通甘肃出海通道,让甘肃在祖国西部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重要。 

甘肃交通人该如何讲好甘肃交通故事,树立甘肃交通文化品牌?他们将目光聚焦一个个扎根交通一线的普通人。

嘉峪关“八棵树”广场

1952年,以郑占乾为代表的第一代公路人,在开路、养路之余,到鳖盖山下挑土换沙种下杨树,历经风雨沧桑有8棵活了下来,茁壮成长,成为戈壁中的一抹绿色。往来车辆、行人远远看到这八棵树就知道嘉峪关到了,一路的舟车劳顿在这一刻化作到达的喜悦。如今,鳖盖山上已经郁郁葱葱,嘉峪关市更是一片绿海。人们可以不再以八棵树作为到嘉峪关的唯一参考,但是八棵树伟岸挺拔的身姿已经汇聚了太多精神,成为一代代公路人不能磨灭的记忆。

1955年,镜铁山发现大规模铁矿。响应党和国家号召,900多名甘肃养路工人会战钢铁天路,在海拔4000多米的吊大板山口,占严寒、斗冬雪,面对高原缺氧环境,仅仅用了2个月便打通了84公里的矿区公路,这就是省道215线。之后,扎根戈壁的公路人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住地窝,喝冰水、啃干馍馍,开拓、守护着戈壁公路,就如顽强生长的八棵树一样扎根戈壁,条件有多艰苦,生命力就有多顽强。点滴汇聚,信念坚守孕育产生了“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

在一代代公路人的坚守与传承之下, 如今,“八棵树精神”和“铁山精神”嘉峪关城市精神一道成为这座年轻戈壁钢城的精神内涵,涵养着嘉峪关市蓬勃向上的力量。

省道215线

在G568线,甘肃通往西南地区咽喉要塞的王格尔塘道班,同样有一群人用30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在骄阳烈日下、在风霜雨雪里书写着护路保畅的传奇故事,30年,他们人生轨迹就是“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那段119公里的柏油路。30年,无数个雨夜抢通,他们坚守在贫瘠缺氧、高寒阴湿的地方把闪光的青春化作一条条筑梦腾飞的坦途。

张肃公路黑河大桥

上个世纪70年代,为设计出节省钢筋、水泥、木材的新桥梁甘肃桥梁专家许超杰带领技术人员,潜心研究耗费了整整10年时间通过无数次地探索实践终于在1977年由他主持设计修建的张肃公路黑河大桥,使坦拱跨度达到了32米成为甘肃省内跨径最大、延米最长的坦肋拱桥。它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平原地区宽浅河建造坦肋拱桥型的空白,为西北交通乃至全国交通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甘肃桥梁专家许超杰

在甘肃公路博物馆的“八棵树精神”展厅由许超杰和谢惠钧在1980年执笔编写的《微弯板坦肋拱桥图集汇编》和《微弯板坦肋拱桥》两本书静静陈列在这里,让人们追忆起那段无上荣光的岁月。

甘肃公路养护科研人员李晓民

2008年,31岁的李晓民放弃人人羡慕的大学教师身份,毅然前往甘肃将青春奉献给了甘肃公路养护科研事业,这一干就是15年。甘肃东西横跨千里,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千差万别,一个成熟的技术方案搬到另一个市区可能就会“水土不服”。李晓民带领技术人员从养护设计入手将新的养护维修方案和新技术、新材料引入到甘肃,使甘肃公路路面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他还将固废材料循环利用作为科研发展的主攻方向在绿色公路设计、产业化建设方面不断攻坚。

李晓民在公路上实地查访

寒冬腊月里,为了早些出试验结果,李晓民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料堆里,从冻得硬邦邦的料场中寻找适合的试验材料。仅仅5年时间,李晓民团队就将先进的公路养护理念及新技术引入到公路养护维修设计中,显著提高了高速公路路面品质,延长了服役期、降低了养护成本得到全国同行一致的认可。

正是这样一代代交通人的坚守,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路先锋精神,甘肃实现了全省公里总里程达到15.72万公里,在甘肃大地上已有各类公路桥梁超过18128座,它们跨越高山大川,联通城镇村庄,成就了陇原通途。也汇入了甘肃交通人的精神谱写,成为甘肃交通文化的重要源泉。

  甘肃公路卡通形象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