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伏羲庙保护 未曾中断的历史接力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3-06-23 09:59:04
 原标题:伏羲庙保护 未曾中断的历史接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作为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且唯一拥有伏羲圣像的祭奠伏羲氏的祠庙,天水伏羲庙历经500余年沧桑,依然保持了较好的面貌,这让许多前来参加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的华夏儿女深感欣慰。

“其实,这恰好反映出人们对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崇敬,以及历代官方和民间人士对天水伏羲庙建设和保护的重视。”天水市博物馆馆长刘玉璞说。

刘玉璞介绍,综合相关史料推断,天水伏羲庙大约始建于明代成化十九年,即公元1483年左右,之后相继进行了11次修建和修缮,伏羲庙的建设与保护,始终没有中断。

“第一次修建是在明弘治三年,即公元1490年,这也是一次续建和扩建工程。之后,在明嘉靖初年、十一年,进行了两次修建和整修,基本形成了宗庙建筑形制,奠定了明、清乃至后来伏羲庙的格局。”刘玉璞说,明清期间天水伏羲庙先后经历过9次修建,其中,既有官方组织实施的,也有民间筹资建设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天水伏羲庙也曾经历过严重损坏。

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秦州发生大地震,伏羲庙“梁栋挠折,瓴甓剥地,前阙摇落至尽”。于是,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在官方及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伏羲庙得到第9次整修。

“今天伏羲庙内所存古建筑及格局,基本上就是这次重修后的遗存。”刘玉璞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伏羲庙的保护工作进入了全新时期。天水市于1986年、2003年分别启动了两次维修建设工程,伏羲庙得以焕发出新的风采。

“特别是在2003年至2007年实施的第11次修建中,在国家部委及我省文物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天水市先后维修文物建筑2200余平方米,复建已毁建筑1155平方米,新建建筑约500平方米,使伏羲庙建筑物达到43座4044.16平方米。同时,庙区环境也得到同步整治。”刘玉璞介绍。

记者了解到,2023年公祭伏羲大典结束后,天水市将于近期启动又一次伏羲庙维修工作,按照最少干预、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中轴线古建筑顶部已经腐朽的望板、椽板锈等进行修缮。

  “我们要保护好这座‘国宝级’文物,进一步传承伏羲文化,汇聚复兴力量。”刘玉璞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