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通讯员 刘建军
6月19日,甘肃成县黄渚镇王台村,120亩连片平整的大地一片金黄,随着微风吹来,只见饱满的麦穗随着微风徐徐摇摆。伴随着机器的嗡鸣声,收割机开足马力在麦田里来回穿梭,村民抢抓晴好天气收割,田间地头一派欢乐的丰收景象。
黄渚镇下街家庭农场小麦喜获丰收 陈海龙/摄
“这里的120亩土地以前都是废弃多年的工厂,荒了好多年。去年在村上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的支持下我们购买了拖拉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对这片土地复耕种上了小麦。今年雨水不错,小麦长势很好,预计能收6万多斤小麦,能收入7万多元。”成县黄渚镇下街家庭农场负责人冯伟民望着麦田乐呵呵地说。
支持合作社购置现代农机,加快盘活废旧工厂、闲散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是成县黄渚镇用心用力守护“中国饭碗”的务实举措。同时,该镇把撂荒地复耕和农村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主动联系域内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通过社会化托管方式将约180亩的农田交由合作社开展复耕复种,压实了粮食生产安全。
闲散土地变“粮”田 李峙江/摄
“我镇对废弃工厂进行拆除,并由村集体合作社复垦,种上小麦,真正做到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同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和群众的务工收入。我们将进一步盘活废弃土地资源,变废为宝,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力将黄渚镇打造成为粮油基地。”成县黄渚镇镇长岳全煜说。
每年的收获季都是农机手和的“揽金季”,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稳中有升,农机手也成为许多群众青睐的职业。“我在政府的农机补贴下购买了收割机,每天能收割30多亩小麦,每天能收入3000多元,这样持续半个月左右,再算上政府给的燃油补贴,能够收入4万多元。”黄渚村农机手张敏说。
颗粒归仓 陈海龙/摄
现代农机的使用,不但提高了小麦收割的效率,为农机手提供了增收的渠道,而且把农民从繁重的夏收劳作中替换出来,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前人工收割,我们用镰刀割一天麦子,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才能收割一亩左右,遇到雷雨天气,抢收不及,一年的收成就要毁在地里。现在机械收割,亩地有10多分钟就收割完了,原先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夏收现在几天就结束了,真是方便又省心。”王台村村民石志芳说。
小麦满仓群众乐 陈海龙/摄
现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手已取代往日的手工劳动者,联合收割机已经成为麦田里的新风景。该县6月13日“三夏”工作启动以来,从河南、陕西、重庆等16个省区市陆续调入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527台,全县收割机总数量已达到了769台。农机部门从严抓引导服务入手,制定了统一的接待措施,设置了3个跨区作业农机接待站和17个农机服务站,对出现的应急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减少损失,确保了夏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据了解,成县今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2.69万亩,小麦种植面积15.63万亩,预计小麦产量达5万多吨。截至目前,小麦已收割80%左右,实现了丰产丰收,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