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28日电 (郭晋良)玉门市柳湖镇富民村村民石勤红是1500多万新型职业农民之一,也是人们口中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他既能蹲守在田间地头研究种植技术,也能站在返乡创业代表会上侃侃而谈;他既精通农业科技,也熟知土地和作物的秘密,在柳湖镇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他把设施农业搞得风生水起。
2015年春,22岁的石勤红毅然辞掉北京的工作,与妻子王亚丽回到了家乡柳湖镇。从那时起,他的兴农梦就和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紧紧连在一起。他抱着一个信念,那就是扎根家乡,实现梦想。
从一知半解到行家里手,他与设施农业打交道的创业路上并不平坦。最初的几年里,应了那句“种在地上,收在天上”的谚语。石勤红并没有感受到春种秋收的快乐,突如其来的状况接连发生,再加上不懂科学技术,最惨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快撑不下去了。
但是他凭借自己不服输的性格,从承包种植到一砖一瓦搭建自己的大棚,将种植面积一次次扩大,到如今他已有2座日光温室和7个拱棚。在创业的过程中,柳湖镇政府也给予他大力支持,不仅提供了搭建大棚的资金补助,还联系市上的农技人员给他进行技术指导。
多年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也让石勤红知道,科技才是农业的未来。于是,他开始学习农业种植技术,研究当地的日照、积温、无霜期、土质结构,每当市上或镇上的农技专家下来指导时,他总是悉心地向专家们请教科学种植的门道。在专家们耐心指导和帮助下,如今他种植的西甜瓜和樱桃西红柿品质越来越好,一年下来有12万元左右的收入,这更增强了他用科学技术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好品质离不开好技术。在石勤红的试验示范棚里,三天两头就会看见农技推广人员和乡镇干部忙碌的身影,帮助他调配基质、制作基质条。他的示范棚里采用轻简自控技术,这项技术是由浙江大学和中国工程学院共同研发的一项国内最先进的种植技术,主要采用铝箔槽有机基质栽培技术,应用定时开关、水量控制仪、恒压变频水泵、比例式施肥器、滴管设施等设备的水肥一体化自控系统,达到精准水肥供应、节省基质、肥料效果。
“农户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掌握棚内温度、湿度、水肥灌溉等生产情况,可有效节约劳动成本,降低种植户的劳动强度,提高蔬菜瓜果产品品质,为提升戈壁农业园区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应用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石勤红说。
在石勤红心中,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与乡亲们一同致富。多年来,他带领周边的乡亲们一起走向共同富裕之路。一提起石勤红,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是倡导新风的“五星文明户”,他是青年返乡创业的杰出代表,他是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大家都称他为盐碱地上的“致富队长”。
“‘新农人’带领‘老农人’不断学习新知识,‘老农人’反哺‘新农人’传统经验,这样农业发展才有内生动力。”石勤红说。
如今,他又萌生了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新思路。一方面,他注册成立了大宛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提高特色林果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他打算把自己的厨师老本行重新拾起来,开办“农家乐”,充分利用柳湖镇特色产业和采摘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