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暑期安全知识指南
核心提示
暑假来临,学生们迎来了向往已久的假期时光,然而,暑期也是各种危险的易发高发期。交通安全、水上安全、居家安全、饮食安全……暑假期间孩子的安全如何得到最有效的保障?家长要务必重视起各项安全教育,妥善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引导孩子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充实的假期。
水上安全篇
一、溺水的高发地点
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这些场所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
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切勿以为孩子会游泳,在水中就很安全。
二、如何预防溺水
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疏忽。以下8个要点,家长们要牢记:
1.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需要时刻看护。
2.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
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4.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
5.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6.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
7.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8.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三、如何辨别溺水
真实的溺水是无声、快速的,而不是像影视剧中表演的“使劲扑腾、大声呼救”那样。当发现孩子在水中保持目光呆滞看向前方,头上扬嘴微张的姿势时,家长就要警惕孩子可能溺水了。
溺水者通常有5个征象:面朝岸边、口露水面、头向后仰、身体直立、双手做爬梯动作。
发现溺水者后,应大声呼救,寻求附近人员的帮助,并立即拨打110、120急救,寻求专业人员的援助。
四、正确救援常识
1.碰到有人溺水,不要慌乱,第一时间要大声呼叫,找成年人帮忙,同时拨打110报警。如果有多个同伴在一起,要派出一人去寻求成年人帮助。
2.寻找身边的漂浮物抛向溺水者,如救生圈、木板等;如果没有漂浮物也可以在书包里装满空的矿泉水瓶抛给溺水者。
3.寻找竹竿、树枝等递给落水者,也可以把衣服打成绳结抛给落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
4.绝对不能直接下水施救,未成年人没有足够的能力下水救溺水者,盲目下水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悲剧。
5.不能手拉手施救。落水者力大无比,稍不留神就会被落水者拉下水,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特别提示: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的能力,严禁下水或手拉手救援。即使采取智慧救援,也一定要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前提。
交通安全篇
一、步行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横道;没有人行横道的道路,要靠路右侧行走。
2.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手机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信号灯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最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于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安全措施。要注意避开广告牌、变压器、配电箱、高压电线等危险物。
二、骑行
1.骑自行车过马路,要下车扶车走斑马线。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逆行;转弯时不抢行猛拐,要提前减慢速度,看清四周情况,以明确的手势示意后再转弯。
2.法律规定:未满12周岁的青少年不能骑自行车上路、不坐副驾驶座,未满16周岁不能骑电动车。
3.不打伞骑车、不脱手骑车、不骑车带人、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平行骑车、不在恶劣天气骑车。
三、乘车
1.乘坐公共汽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
2.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3.乘坐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要戴好安全头盔,乘坐轿车要坐在后座的安全座椅上,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严禁搭乘“三无车辆”和货车、三轮汽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
居家安全篇
一、居家安全注意事项
一手握拳,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使拇指掌关节突出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快速向上重击压迫患者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吐出。
患者配合,头部略低,嘴张开,以便异物吐出。
2.如何急救昏迷患者
取仰卧位,救护者两腿分开跪在患者大腿外侧地面上,双手叠放用手掌根顶住腹部(肚脐稍上)进行冲击性、快速、向前上方压迫,然后打开下颌,如异物已被冲出,迅速掏出清理。
3.儿童急救
背部拍击法:需要将小儿的身体骑跨在抢救者的手臂上,使小儿头部朝下。抢救者用手支撑在小儿的头部以及颈部,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可以将小儿的手臂放在抢救者的大腿上。然后使用另外一个手掌的根部击打小儿两肩的胛骨之间,一般4~6次为一个循环。
胸部冲击法:需要让小儿处于仰卧位,抢救者需要将小儿抱于手臂弯中,头低于身体,然后用两个或三个手指按压小儿两乳头的连线点,在操作时需要向后、向上用力冲击,通常4~6次为一个循环。
腹部冲击法:采取腹部冲击法时,可以选择站或者坐在小儿的身后,然后双手环抱住小儿的腹部,一手为空心拳,将拇指朝下,放在肚脐与胸骨中间的位置,另外一手需要紧握该拳,然后向上冲击腹部,促使异物排出。
小儿海姆立克急救法在操作之后,还需要及时观察小儿的情况,急救后也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1.高空坠落:尽量别把孩子单独留在家,家里阳台、窗台安装防盗网,且护栏间隙不能太宽。
2.电池爆炸:别把电动自行车及电池带回家,尤其不能在家充电,或者拉线远程充电。
3.被困被卡:尽量有专人看护好孩子,避免孩子被困进电梯里,或者颈部卡在栏杆里。
4.利器刺伤:家里的利器要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不要让孩子玩尖锐的或危险的物品。
5.误吞物件:放好硬币、纽扣、发夹、电池等小物件,避免孩子因贪玩而误吞,建议家长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
二、暑期居家六不做
1.不在飘窗或阳台上玩耍。
2.不用湿手或湿布触碰家用电器。
3.不给陌生人开门。
4.不往窗外抛物。
5.不使用刀具、剪刀等坚锐利器。
6.不使用燃气设备,不玩火、不碰火,如果发现火情,第一时间拨打119。
三、海姆立克急救法
1.如何急救清醒患者
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环抱患者,
旅行安全篇
一、旅行安全小知识
1.不去尚未开发、开放的景点旅游,不参加“驴游”或探险游。
2.不去地质灾害频发区域旅游。遇有极端天气,不去山区、河谷等危险区域游玩,不贸然涉水出行。
3.乘坐大巴、游轮、飞机等交通工具,自觉系好安全带。
4.入住酒店,应及时了解消防逃生通道及安全出口,索取酒店联系卡。
5.不在设有危险标志处停留,不在禁拍处拍照、摄影。
6.如遇突发事件,听从指挥,冷静应对。
二、注意饮食安全
1.要注意饮食安全和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及不科学的饮食习惯造成的身体不适或疾病。
2.在海滨城市食用海鲜产品时,一定要挑干净新鲜的食用,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吃海鲜时和刚刚吃了海鲜后,不要饮用冰啤酒、冰水、冷水,不要吃过凉的食物,以防发生腹泻等疾病。
3.不食用野生蘑菇、不明野菜、野果及野生动物等国家明令禁止食用的食物。
4.不购买三无食品和来历不明的产品或过期食品。
三、预防恶劣天气
1.夏季气候多变,雷雨大风天气较多。出游前,一定要提前关注天气,做好预防措施。
2.遇到雷雨、台风、热带风暴、泥石流、洪水、海啸等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时,应远离危险地段或危险地区。切勿进入景区规定的禁区内,听从带团导游和旅行社的统一安排和调动,及时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不私自随处参观游玩、脱离旅游团队。
3.沿海、沿湖城市,是夏季出游的热门景点。舒适惬意的水边,也暗含危机。一定要遵守当地规则,不要以身试险。
4.不要去不熟悉、过深的水域。不要在滩涂、河道、泄洪道、公共海滩等未开发未对社会公众开放的水域戏水。
四、注意山地安全
1.到山区或地形复杂的地方旅游,要防滑、防跌、防迷失,要牢记景区规定的行走路线,跟随导游行进,不要去无防护设施的危险地段,最好结伴游览,防止走错路、迷路。
2.当地政府明令禁止或可能发生山洪、泥石流、坍塌等重大安全风险的区域不要前往,防止陷入紧急安全,救助困难。
五、注意财产安全
1.提高安全意识,防止发生财物被盗失的情况及人身伤害。出游要保管好随身物品,尤其是身份证、银行卡、手机、电脑等重要物品。
2.睡觉时,要锁好门窗,外出时,要将贵重物品寄存在饭店的保险柜内或随身携带,切忌将贵重物品留在房间内。
六、旅行中遇到突发急病怎么办?
1.中暑怎么办?
①可置患者于阴凉通风处,平躺,解开衣领,放松裤带。
②若有条件可让其饮用含盐饮料,对发烧者要用冷水或酒精擦身散热,服用必要的防暑药物,缓解后让其静坐(卧)休息。
③严重中暑者做必要治疗后应立即送医院。
2.摔伤骨折怎么办?
①止血。止血的常用方法有手压法,即用手指、手掌、拳头在伤口附近一侧压迫血管止血;加压包扎法,即在创伤处放厚敷料,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带法,即用弹性止血带在伤口近心脏的大血管上止血。
②包扎。包扎前最好要清洗伤口,包扎时动作要轻柔,松紧要适度。
③严重者做必要治疗后应立即送医院。
3.蚊虫叮咬、马蜂蜇伤怎么办?
①若不小心被马蜂蜇伤,先用肥皂水或弱碱性溶液(如苏打水等)清洗、浸泡患处。
②大部分昆虫叮咬导致的外伤都不严重,但尽量不要抓挠伤口,否则可能感染。外用虫咬水对于缓解症状有帮助,但较严重的过敏应该去医院诊治。
4.蛇出没,怎么办?
尽量选择在人多的地方行走,草丛中千万别随意进去,另辟蹊径不是旅行中的好办法。
暑假生活注意事项
1.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暑假作业越早完成越好,不要拖到最后一周才赶作业,家长应督促孩子每天都要学习。
2.丰富假期生活内容:和孩子一起制订假期计划,将孩子想做什么事情、想实现什么目标都一一规划好。除了学习外,也要坚持阅读、锻炼、培养兴趣爱好,让孩子过一个充实快乐的假期。
3.加强亲子沟通陪伴:假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家长要把握孩子成长的每个重要节点。
4.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聊生活,聊学习,聊成长,聊兴趣爱好,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
5.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运动,一起做家务,做孩子的朋友和榜样。 (本版编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