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水金城吟唱“诗和远方”
兰州打造文旅产业融合新业态
活动嘉宾游览黄河
七月的金城,花开成海,游人如织。信步黄河风情线上,中山桥,长虹卧波;白塔山,层峦叠翠;金城关,倚岩百丈峙雄关;黄河楼,纵观古今成须臾;黄河母亲,波涛万里入襟怀;悠悠水车,吟唱岁月追段续……在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下,兰州,这座山水之城正在徐徐展开一幅壮丽画卷,奏响“诗和远方”的优美乐章,喜迎来自天南海北的八方宾朋。
古老金城依山傍水焕发新活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旅游发展的强大灵魂,旅游是文化赓续的有力依托,文化和旅游相交相融。兰州,这座山水之城的发展便是遵循了这一规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基本原则,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深挖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沉浸式文旅新业态,从观赏性、故事性、互动性、艺术性等多个维度,增强游客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兰州,有着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黄河的壮美和牛肉面的美味。漫步城市之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明与包容的特质已经深深融入兰州人的血脉中,成为无形的财富与城市基因,让所有到来的朋友都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温暖,来了还想再来,来了就不想走。
今年以来,黄河两岸、南北两山、河口青城两大古镇人头攒动,水墨丹霞、兰州老街、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等景区热度持续提升,皋兰山上、白塔山下、兴隆山里,人气快速回升,正宁路、大众巷、南关民族风情、黄河食渡等夜市烟火升腾,黄河游船鸣笛清脆,“夜游黄河”的品牌魅力与日俱增,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文化与文明的交织相融、同频共振,让古老金城在依山傍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旅融合释放发展新动能
“登高赏月我选黄河楼,感受传统古镇风情到河口,再浪个兰州老街喝啤酒。这些兰州特色景点一定都要去打个卡!”听口音能知道,网络视频平台发布的愿望是一个兰州本地年轻人。如今,我市诸多地标级大型文旅项目陆续建成,宛若繁花盛开般竞相绽放,不仅令众多外地游客慕诗情画意而共赴金城,也为无数兰州人提供了周边游的丰富选择,成为他们心心念念的出行愿望。
近年来,全市着力发展体验式、参与式文化和旅游项目,先后建成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A9国际、黄河楼景区、兰州老街景区、华夏文化展示中心、兰州水墨丹霞景区、河口古镇景区等重点项目。这些各镇一方的新景点、景观,凭借着本土特色文化与旅游项目的深度融合,释放出极具潜力的发展新动能,为这依山傍水的金城奏响了“诗和远方”新乐章。
截至目前,我市建成文化旅游产业园区6个,培育文创、旅游商品研发类企业45家、动漫企业13家,培育研学旅游企业及基地(项目)37个,凝练“十四五”文旅项目76个,总投资1300亿元。
天赐“水墨丹霞”呈现自然壮美
丹霞是自然赠与人类的礼物,散落在西北的各个角落上。在距离兰州市区仅20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处古老却异彩纷呈的土地,那便是“水墨丹霞”。大约在几亿年前,这里还是汪洋大海。如今,随着沧海桑田的变化,这里已成为一片丹霞地貌,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美,体验历史的厚重。
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是兰州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一处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地质研学、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景区因分布面积最大、地貌种类最全、形成时间最古老、发现时间最晚、保存最完好、离城市最近、原住居民最少、文化积淀最深、名人经过最多,而素有“九最”之称,自开园至今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等国家级媒体的高度关注,多次登上新闻联播等重要节目。
“这里绵延分布的彩色丘陵,好似与天际线融为了一体,胜似彩虹垂天。”王笑君是一名律师,平日里紧张忙碌的工作,总让他不由自主有一种想逃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怀抱的愿望,机缘巧合之下他便选择了水墨丹霞。他感慨地说:“真是挺难忘的,一眼望去,那五颜六色在阳光下浓烈的交织在一起,好似一幅无边无际的泼墨山水,美不胜收。”
千年古镇尽展繁荣与风采
想要在兰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找寻历史的踪迹,前往位于西固区的河口古镇绝对是个极佳的选择。这里素有金城西大门之称,曾经西出兰州最大的商埠码头便坐落于此,自古就是黄河上游著名的四大渡口之一。如今,古老建筑遍及全镇,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后,仍展现着当年的繁荣与风采。
“走进小镇,感觉就是开启了一场身临其境的人文历史之旅,真是不虚此行。”广西游客黄克杰去年刚刚退休,在游览完河口古镇后他激动地说:“到了这里才知道,霍去病西征、东晋法显高僧西行、玄奘法师取经等都与这里息息相关,还看到了大量具有辛店文化、秦汉文化、唐宋文化痕迹的遗存,感受到了千年渡口的沧桑岁月,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
西固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马宁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文旅市场复苏、发展夜游经济的良好机遇,通过实景亮化、灯塑制造、灯饰装点等方式进一步展现河口‘渡口文化’‘码头文化’。同时,还将通过举办河口穿越、天宫乐舞、状元及第、篝火狂欢、音乐节等各类演出活动,持续导入游客带动夜游发展,实现河口古镇旅游发展持续升温。”(首席记者 李超 摄影 葛强 张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