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智”增“质”以数字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皋兰县推动数字新动能向农村延展
手机实时掌控农作物生长情况、无人机撒肥撒药作业效率翻倍、电商为农产品销售插上腾飞的翅膀……在皋兰县各乡村,这些“高科技”都缘于“数字”对产业发展的加持,通过建立“数字桥梁”,积极推动移动5G、物联网在乡村产业领域的应用拓展,持续打造数字乡村新样板,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皋兰县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路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城乡治理等领域数字化应用,释放数字乡村潜能,推动数字新动能向农村延展。
发展智慧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数据显示,2023年什川镇在接待游客中,外地游客占比最大的为陕西省,游客年龄多为80后、90后,出游形式以一日游为主。”
以上数据,来自什川镇建设的智慧乡村旅游服务平台。作为什川镇智慧美丽乡村建设及推广试点项目的一个重要集成平台,在甘肃省文旅厅和省委网信办的支持下,该平台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面向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乡村聚力行动示范村建设公益项目之一。
“项目于3月14日完成招投标,目前已完成了VR点位12个、AR三维模型采集20个及相应的图片和视频采集、初步完成游客公共服务小程序的支撑平台及规范设计模块,配套安装2台车辆数据监控设备、2台客流数据监测设备、1台游客特征监测设备,7.2平方米室内显示屏等硬件设备,正在完善乡村文化大数据分析模块的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开发、电子商务惠乡村旅游服务平台、数字纪念票设计开发等工作,预计项目7月底完工并进入试运行。”该项目经理牛君湘介绍。
目前,什川古梨园景区接入一部手机游甘肃线上旅游服务平台,就可以实现语音讲解、运行监测、人流检测、服务导览、分时预约等功能,从而满足游客出行需求。
“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与服务保障,一方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能改变游客消费习惯和旅游体验。”什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义勇说,事实上,景区实现智慧旅游是趋势,也是必然。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
走进皋兰绿旺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打造的迈绿达现代农业示范园,大棚里各种品种的瓜已进入盛产时节,一个个憋足了劲赛着长,颜色青翠欲滴,瓜果香味扑鼻而来。“这些瓜水分多、甜度大,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和生长期随时进行温湿度调节。”合作社工作人员魏凯婷如是说。
“过去我们都是靠经验种植,出来的产品不一致,品质也不一样。现在我们完全是靠数据来工作。另外,温室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连接到手机等移动客户端,帮助我们工作人员实时监控、及时操控,实现管理可视化,有效缓解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用人难题,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益。”魏凯婷说。
皋兰绿旺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用手机实时掌控农产品生长情况只是皋兰县数字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皋兰县抓住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成熟的有利契机,不断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的集成应用。
电商为农产品销售插上腾飞的翅膀
7月的皋兰什川,瓜果飘香,风景宜人。在皋兰绿旺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里,村民们正在采摘蔬菜。
记者了解到,2016年5月,皋兰绿旺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正式开启了农产品“电商配送”销售模式,提供无公害蔬菜种植收购以及互联网新鲜配送,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年销售达到526万元。
发展农村电商,带来的不仅是创业就业的红利,还有农村居民生活服务质的飞跃。
近两年,该合作社以“电商+基地+合作社+农户”为发展思路,通过“技术指导”“入股分红”等形式,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带动235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大棚内种的瓜果蔬菜都是由合作社负责统一销售,因没有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价格很好。”村民魏永祥笑呵呵地说。
晶莹的薄冰之下,深褐色的梨皮包裹着软糯的果肉,这就是什川“软儿梨”。据悉,为了不断提高什川软儿梨的市场认知度,皋兰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利用“互联网+”技术,建成“德源农业”特色农产品网店,与顺丰快递签订合作协议,果品销售点覆盖全国各大城市,有效解决了农民“难卖”问题。
“什川软儿梨搭上了电商致富的快车道,远销省内外,软儿梨成了农民致富的‘香饽饽’。”该合作社负责人魏永波说。
“农村电子商务是农村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新亮点。”皋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施本贵表示,目前,皋兰县运营电子商务中心站点43个,形成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入孵企业55家、开设网店42家,网上销售额累计873.5万元;建立生产、加工、保鲜、配送一体流通链条,收购蔬菜7200万吨,远销国外;打造“名藩皋兰、梨响天下”电商公共品牌,累计直播154次,销售额达1000万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程珊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