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筚路蓝缕七十载 砥砺奋进向未来——碌曲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3-08-07 11:47:03

(《甘南日报》2023年8月7日四版)

筚路蓝缕七十载 砥砺奋进向未来

——碌曲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70年来,在中央、省委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碌曲县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艰苦创业、拼搏奋进、改革创新,全县经济社会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果,深度贫困堡垒逐个攻克,人民生活阔步迈向全面小康,3.85万各族人民期待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日碌曲,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干群一心、人民幸福。一张张响亮的名片远扬国内外——中国锅庄之乡、中国锅庄舞传习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碌曲正以耀眼的姿态惊艳世界。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1955年6月,碌曲各族人民又迎来了政治生活中的盛事——碌曲县正式成立。碌曲从此开启了伟大、奋进、辉煌的新征程,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苍凉走向美丽……洮河之畔的这颗明珠,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璀璨,5298平方公里的土地历经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碌曲县成立之初,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发展缓慢。沐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碌曲各族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团结一致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1953年,碌曲境内总人口为14314人。1962年,碌曲县纯收入为132.97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13.3元。

2022年,碌曲地区生产总值达15.3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8869万元,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4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1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6元。

碌曲紧紧围绕生态功能定位、自然资源禀赋和民族民俗文化,着力打造“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态、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朝气蓬勃的经济生态、光辉灿烂的人文生态、团结奋进的政治生态”,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碌曲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作为“中国锅庄之乡”,已成功举办了九届锅庄舞展演活动。

以秀丽的自然风光为依托,以独特的牧村藏寨为特色,以多彩的民族风情为内涵,大力发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碌曲走出一条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人民群众幸福感强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尕海湖景区上班的村民夺吉甲高兴地说:“环境越来越好,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人也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上班非常满足!”

碌曲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两条主线,按照“举生态旗、谋生态策、走生态路、吃生态饭”的思路,坚持保护优先、生态治理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精细化、生产方式绿色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持之以恒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健全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严守生态红线,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城乡变化翻天覆地

初夏时节,漫步在碌曲县城,宽阔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楼群、绿树环绕的月牙湖公园,令人心旷神怡。

说起县城的变化,今年83岁的万千加老人感慨万千,“过去,我们都住在平房里,买东西也不是特别方便,现在高楼林立,生活条件更好了,日子也有了盼头。”

改革开放至今,碌曲县持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让空间更合理、色彩更协调、形象更开放、功能更完善、服务更暖心。逐步实现县城开放式休闲、开放式办公,有序拆除了机关单位、住宅小区围墙、围栏,实现了公共资源全开放模式;完善城市功能破解“一难两乱”问题,结合“拆墙透绿、资源共享”专项行动,提升改造停车场所13处,划定停车位807个,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智慧停车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社区、住宅小区、道路交通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推进城镇交通、电网、供水、排污、供热、燃气、绿化、美化、亮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档升级,一座具有民族特色、高原气质、现代气息的旅游小城惊艳亮相。

70年前,碌曲境内没有公路,运输以牦牛为主。

“要致富,先修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碌曲县公路交通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进入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期,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犹如山区腾飞的翅膀,联通着草原内外。

经过深入探索和不懈努力,碌曲县公路总量大幅增加,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明显提高,基本上解决了公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晴雨通车里程少,服务水平不高,有路难行等突出问题,全县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形成了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农村公路为支脉,纵横贯穿东西南北的交通网络,实现全县7个乡镇24个建制村100%通水泥(沥青)路,道路硬化率100%,通客车率为100%。目前,碌曲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057.342公里。

随着赛碌公路建成通车,西成铁路、张汶高速、乌玛高速碌曲段的开工建设,全县路网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运输体系将进一步完善,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改善民生增进福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教育是民生之基,民心所系。

70年前,碌曲县的教育十分落后,没有学校。到1960年,全县有小学20所,1963年在县城建起了第一所中学。

70年来,碌曲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投入持续增加,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公平迈出新的步伐,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52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2.26亿元,学校D级危房全面消除。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16%,高中教育入学率稳定在8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09%。全县高考成绩逐年提高,为各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6256人,大专以上4385人,中专1871人,录取率稳定在87%以上。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

70年前,碌曲没有医疗机构,各类地方病长期蔓延。到1995年,先后建成了县人民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藏医院等医疗机构,全县有卫生机构16个。

碌曲不断推进卫生健康领域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改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环境,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城乡医疗条件极大改善,县级公立医院全部晋升二级甲等医院。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已连接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远程会诊系统;全县三级医疗机构共配备电子健康卡识读终端165台,全民电子健康卡全覆盖。全县6所乡镇卫生院和玛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综合评审达标;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了“四室分离”要求,配备了80种以上常用药品及健康一体机、全部开通运行了“金保网”即时结报系统,村卫生室看病买药,实现了现场报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碌曲县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提升人居环境,塑造美丽乡村之形。在全州率先开工建设第二轮生态文明小康村12个,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村6个。实施农房抗震改造2227户,维修养护农牧村安全饮水工程设施26处,改造提升农牧村户厕5271座。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产业转型升级明显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飞跃70年,碌曲产业旺。

70年前,碌曲境内农业生产耕作粗放,产量很低,牧业生产靠天养畜,基础脆弱,频繁的自然灾害与疫病传染,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因地域偏僻,人口稀少,文化和技术落后等原因,手工业发展缓慢。

党的十八大以来,碌曲县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文化旅游业、藏医药产业、劳务输转业、光伏产业“五大支柱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动以“十户联产”为主要形式的牧业改革,动员群众组成53个产业联合体,在实践中促进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劳尔都专业合作社年收入达180余万元,证明了牧业改革之路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引导支持金融企业开发“十户联产”及首位产业专项贷款,由县财政全额贴息,去年发放贷款2475万元。今年,县委县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拿出800万元,对2022年度全县“十户联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了表彰,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组建了以李恰如国有种畜场为核心的牦牛繁育高质量发展联盟,打造了李恰如万亩牦牛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成甘青川贡巴活畜交易市场和牛羊屠宰冷链仓储精深加工项目,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

——始终把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作为“强县域”的重中之重,郎木寺、则岔石林、尕海湖、尕秀、夏泽滩等重点景区全面改造提升。

——藏医药产业稳步发展,投资1.86亿元,建设了藏医药生产加工展示和文化传承基地。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积极争取光伏指标30万千瓦,协调推进330千伏拉仁关变电站工程,碌曲县“十四五”第二批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红科光伏项目正积极推进。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今天的碌曲,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生态美丽、民生殷实。碌曲人民将继往开来、继续前进,阔步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碌曲。

  甘南融媒记者 后晶晶 杨占喜加草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