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5日电 (张毅 傅林)走进大山深处、海拔2700米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三合镇少数民族村落,砖瓦房、黄土院,人们保持着千百年来传统的农耕生活。
这里有黄河上游黄河洮河青黄交接的奇景,黄如汉风、青如唐韵;这里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花儿”,高亢热烈、率真坦诚。这里,同样也是南湖之畔嘉兴学院“入山海”志愿者心心念念的支教基地。2023年暑假,他们跨过滔滔麦田,陪伴青春期敏感多思的少年;他们深入当地村落,以课为媒以心印心,为和政学子们推开一扇世界的窗。
早上6点,嘉兴学院“入山海”爱心支教团队长吴佳佳的闹铃响了,揣上当地人日常吃的饼子,跨上自行车,准备出发进行家访。
“最近正是中考落榜生动员上职校的时候,我们和有犹豫情绪的学生家长约好了,7点家里见,也别耽误他们出工。”吴佳佳说,“让他们趁着凉快早点下地,麦子灌浆最关键,这活儿得干一上午。”
吴佳佳所提到的家长是和政县石虎家村村民马旦娃,他家有几亩旱地,女儿中考落榜,马旦娃想让孩子就此回家跟自己下地,农闲时去城里打工挣钱。
吴佳佳的专业是经济学,家长算小账,她就掰着指头给他们算起了大账。从教育资金投入、生活费到未来投入产出比……一番话下来,马旦娃终于笑着点了头,女儿可以继续读书,孩子在一旁高兴地抹起了眼泪。
大干沟村村民马哈比卜今年79岁了,最近家里有志愿者来拍照,老人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拍照还挺像样,更没想到,照片在眼前就打印了出来。看着照片上神采奕奕的自己,马哈比卜高兴地说:“从没想过不出家门就能有免费照片拿,还拍这么好。”
拍照的小伙儿常朕硕是嘉兴学院数媒专业的学生,从早到晚背着“长枪短炮”给当地村民们留影的他,不到一周时间,送出去四百张“幸福石榴籽儿”合影,笑称自己是村里肤色最黑的“红人”。
和政县三合镇石虎家村曾是省级重点扶贫村,和政县第五中学就坐落于此,承担着方圆7公里内14个行政村的中学段教学任务。志愿者来是好事,可是绝不能简简单单走形式,五中校领导亲自挂帅,在当地学生中做起了调查。
这里的学生需要什么?最想知道什么?你们能带来什么?与志愿者再三商榷后,五中校方确定了所有共12门课程,旨在为当地孩子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
在和政五中化学实验室里, DIY课程一派热火朝天……人工琥珀、自制洗发水、自制文具盒,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我最喜欢实验课,因为每次都可以把实验成品带回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加工以后,变成了具有表面活性的洗发水。”71班马天宇说。
“我们志愿者有个规矩,不能轻易说‘我不会、我不知道’,即使真的不是很清楚,也要回复‘我们一起想办法’,再回来上网查资料或者找老师。”志愿者唐晓斌来自上海,他刚刚成功解锁了一台因为全英文操作手册太过复杂而被闲置几年的3D打印机。
“小唐老师从图纸翻译到打印材料的选择购买,再到建模和打印,每天带着我们学生一起摸索,当第一个3D模型成功打印出来,我们真的像做梦一样。”77班学生康晓亮说。
“入山海”团队成员,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潘巍巍博士、教授此行走进田间,将肿瘤防治知识、日常急救手册送到了劳碌一生的女人手中。
据悉,“入山海”团队建立之初,曾为了名称争执不下。最终,“入山海”高票胜出,用以纪念这群来自“海”的学生义无反顾奔赴到“山”开启的支教之旅。它寄托了志愿者的希望——此爱入山海,山海皆可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