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绿水青山焕新颜——定西市安定区全面落实林长制工作走笔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3-08-09 09:14:04

原标题:绿水青山焕新颜

——定西市安定区全面落实林长制工作走笔

绿染安定。安定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安定区干部群众植树造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夏日,走进定西市安定区,青山葱茏、碧水潺潺。

安定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流域面积3672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429毫米,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近年来,安定区以创建省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契机,全面落实“林长制”,累计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158万亩,人工造林保存面积1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8%,努力筑牢陇中生态安全屏障。

  以“长”促治 夯实责任

组织植树造林、监督林地的合理利用、防治林地火灾……今年52岁的杨永忠,是安定区白碌乡录丰村党支部副书记,自从担任村级林长,他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白碌乡地处大山深处,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地表千沟万壑,常年干旱少雨,苗木成活率极低。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这些年我们坚持组织护林员、志愿者和村民,引进适宜的树种,采取科学的方法植树造林。”杨永忠说。

在全乡20个林长和127个护林员的不懈努力下,白碌乡从曾经的山荒土瘠变得座座山头披满绿装。近两年,白碌乡共完成植树造林9.8万株,新增绿化面积860余亩。

全面推行林长制,“林长”是关键。

安定区全面建立林长制责任体系。设立区级“双总林长”2名、林长15名,乡镇街道“双总林长”和林长,村级林长和副林长实现全覆盖,建立由2677名护林员、草管员组成的网格化管理队伍;划定区级林长责任区域15个、乡级林长责任区域306个、村级和护林员责任区域2275个。

自此,安定的每一片树林都有“林长”,每一片绿色都有人守护。各级林长积极履行职责,推动林长制全面落实。

  厚植底色 绿满安定

纲举目张,步履铿锵。随着林长制深入推进,安定区筑牢陇中生态安全屏障找到了具体抓手,绿色底蕴愈发浓厚。

安定区坚持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坚持“点线面结合、造封改并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打破乡镇、村社界线,整山系、整流域、规模化推进:

——借助东西部协作,开展帮扶援建造林,把生态造林与产业结构调整、小流域综合治理、封山育林管护相结合,完成造林绿化7.86万亩,打造福州林、青岛林等一批精品示范工程;

——争取项目生态工程造林,采取“乔灌草结合、多树种混交”的方式,整流域、整山系完成生态造林115万亩,打造九华沟等万亩以上的整流域生态造林示范工程;

——全面动员社会力量造林,每年义务植树150万株以上,形成了全民发动、全员参与、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造林绿化格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截至目前,安定区累计实施“三北”“天保”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1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8%,获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区)”等荣誉称号。

  提质增效 书写新篇

远眺,群山连绵,万木争荣;近观,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在林长制的驱动下,安定区秉持保护和发展并重理念,坚持生态治理与监督管护并举、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互促、生态恢复与经济效益共赢,成效愈发凸显——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通过实施荒山造林、封禁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建成一大批小流域治理精品示范工程,全区10平方公里以上的204条小流域有159条得到阶段性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20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采取针阔混交、乔灌草搭配的多树种混交模式,造林成活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9.2%提升到18%。同时,形成了森林小气候,降雨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377毫米增加到407毫米。

林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了林草面积、森林蓄积量“双增长”,分别由20世纪90年代的180万亩、36万立方米增加到233.7万亩、44.54万立方米,全区种苗质量抽检合格率95%以上,良种使用率67%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内。

  “安定区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准确把握当前林长制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高质量创建省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奋力绘就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安定画卷。”安定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董俊盛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