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绿色发展成绩斐然 厚植“生态夏河”之魂——夏河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3-08-09 16:49:05

(《甘南日报》2023年8月9日四版)

绿色发展成绩斐然 厚植“生态夏河”之魂

——夏河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70年来,夏河县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扭住稳定、发展、生态、强基四件大事,积极探索涉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立足资源禀赋,坚持提质、增量、补链、扩输并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踔厉奋发、勇毅笃行,谱写了新时代夏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华美乐章。

 历史人文传承有序

  抒发“文化夏河”豪情

盛夏时节,夏河凭借凉爽的气候、良好的生态、优美的风光迎来了又一次旅游热潮。

“我向往甘南的风景,夏河的景色让我们心旷神怡,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天津的游客张女士在桑科湿地公园游玩时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夏河县不断强化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将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谋划部署。先后采取禁牧休牧、退牧还草、草原治虫灭鼠、补播、施肥、灌溉等综合治理措施,草原生态明显好转,草原植被盖度由2015年的97.8%提高到97.9%,天然草原的地上生物量由2015年4350公斤/公顷,提高到2022年的5537.68公斤/公顷。

同时,133.2公里的绿色旅游长廊建成,20895.4亩的土地被花草覆盖,12000余株行道树迎风挺立,4.6万亩油菜花田点缀草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成为现实。

2019年5月,一场“大咖云集”的考古成果专家咨询研讨会在夏河县召开。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成果——“青藏高原中更新世晚期丹尼索瓦人的下颌骨化石”的文章,将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的最早时间推前至距今16万年前,为夏河这片土地又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蕴。

火塘、水龛、用作燃料的牛粪饼、浸透了马汗的牦牛皮背包……

夏河游牧文化中的藏族特色美食,如今成了助推夏河县文旅产业发展的新业态。

在阿咪藏餐厅,一桌丰盛的“藏餐”,令人垂涎。按照“技艺传承人+培训学校+研发团队+品牌孵化+门店运营”五位一体的经营模式,阿咪藏餐厅的300道菜品坚持传承和创新齐头并进,不仅赋予了传统藏餐的新内涵,更使“拉卜楞藏餐”成为又一个对外展示拉卜楞文化的品牌。

夏河县立足资源禀赋,依托文化底蕴,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六个一”工程。藏药、唐卡、藏香、帐篷、民族服饰等传统制作工艺,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民间歌舞、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节庆等具有民俗特点的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和发展,让拉卜楞旅游目的地知名度享誉国内外。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夯实“富裕夏河”之基

作为甘肃省重点畜牧业县之一,夏河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发展思路,实施“调结构、减数量、保特色、优品种、提质量、增效益”产业发展措施,培育壮大“牛羊乳草药菌”六大高原特色产业。

2019年,投资4996万元开展高原奶牛(娟犏雌牛)高效繁育暨藏羊本品种选育项目。目前,培育投放娟珊犏雌牛479头,其产值得到群众认可。

仲夏七月,走进夏河县唐尕昂乡让吾道村羊肚菌种植基地,一朵朵“小伞”,在平整湿润的菌田中十分惹眼,眼看又一场令人欣喜的丰收就在眼前。

“今年,羊肚菌、马铃薯、中药材种植带动贫困户69户,党建引领效应持续放大,乡域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多渠道增收。”唐尕昂乡党委书记才让道吉说。

唐尕昂乡让吾道村的“党支部引领+政府投资+公司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发展模式已初显成效,组织村民以资金、土地折资、技术折资等多种形式入股,带动全村96户村民入股,种植年收益达到200余万元。此外,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已经试点成功的中藏药材、优质青稞、杂交油菜、藜麦、优质土豆等种植面积,推广黑小麦、燕麦等优质牧草,种植业更换新品种。

夏河县结合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和自然资源禀赋,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原则,采取“政府引导、政策倾斜、群众参与”方式,保品种、育新品,淘汰非生产畜,推广优质畜种,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更符合群众意愿。

生态文明深入人心

  夯实“幸福夏河”之本

从“攻坚、巩固、提升、兜底、整改”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中写下夏河篇章,是夏河县各族人民共同的心愿。

夏河县提出了“围绕一个核心、打造六大景区、拉开一条长线、覆盖十个乡镇、串起十个名村、美化一带一廊、建设三大基地、编排一台大戏、提升建造两城、配套五大设施”的旅游业发展思路。坚持以“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为主基调,按照“一村一品”的设计标准,对农牧村房屋进行特色化风貌改造,凸显藏族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民俗风情。

旅游旺季,达麦乡当应道村的拾光休闲度假民宿老板才让吉非常忙碌,清晨,她忙着招呼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午后,客人们在院外凉亭内品茶聊天,才让吉和家人们整理房间、准备食材迎接更多旅人。

“随着我们村环境的不断变好,游客越来越多了,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办起了牧家乐,生意越来越好了。”才让吉说。

截至目前,夏河县累计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235个,建成曲奥乡桦林村、达麦乡当应道村、拉卜楞镇来周村、阿木去乎镇黑力宁巴村等34个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旅游专业村。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厕所改造率达到91.2%,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90%。

同时,夏河县积极抢抓国家光伏扶贫政策机遇,先后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3座,总装机规模达8.328兆瓦,辐射带动27个贫困村137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利用发电收益,为全县27个贫困村提供村级道路维护员、卫生保洁员、公益设施管护员、安全巡查员等7种公益性岗位1336人,累计发放工资423.08万元。

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谱写“和谐夏河”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夏河县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增强全县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夏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55名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新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6个,改造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5个,实现了党员学习有课堂、群众活动有场所、党群沟通有平台,以“小窗口”驱动服务阵地“大换颜”,进一步夯实群众基础。

依托“互联网+”,灵活搭建手机讲堂、远程讲堂、在线讲堂、草根讲堂、书记讲堂。紧盯薄弱环节,下足精微“绣花功夫”,225名县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427名乡镇包组干部下沉一线,形成了以乡镇政务服务大厅为中心、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为主、村民小组服务室为延伸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构建起“一站式”办理、“零距离”服务的工作格局,以“小服务”带动便民利民“大覆盖”,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

夏河县将13个乡镇1个办事处69个农牧村(社区)划分为90个片区504个网格,选任片区长180人、网格长504人、联户长1662人,形成“基层党建+文明村社+和谐寺庙+十户联防+美丽家园+两代表一委员+党政干部+民兵队伍”的“8+”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构建起组织引导引领、群众自管自办、全域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小网格”拉动基层治理“大格局”,进一步优化治理体系。

从广袤无垠的天然草原到繁华热闹的县城商圈,从翠绿碧蓝的高原湖泊到恬静舒适的牧村民宿……夏河县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沿着以畜牧业为基础、以旅游业为主导、以种植业为辅助、以光伏发电为补充、以劳务输出为增收门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走上了一条具有生态特点、时代特征、甘南特色、夏河特点,“五大夏河”相得益彰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甘南融媒记者 苏琳喜 何龙 通讯员 袁茂润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