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华亭:“一条药链”万亩田“千年药乡”药材香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张小兵 时间/2023-08-14 10:39:15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在甘肃省东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物产富饶的小城——华亭,这里地处关山腹地、境内山川兼有、林草丰茂,高寒阴湿、雨量充足、土壤肥沃,为独活、川芎、大黄等中药材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生长环境

甘肃文化产业网讯(通讯员 张小兵)在甘肃省东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物产富饶的小城——华亭,这里地处关山腹地、境内山川兼有、林草丰茂,高寒阴湿、雨量充足、土壤肥沃,为独活、川芎、大黄等中药材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生长环境,素有“千年药乡”“陇东药库”之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巍巍关山孕育了华亭千万道地药材,滔滔汭水滋养了华亭万亩良田。高山流水,良田荒漠,千百年来,勤劳的华亭人一脉相承,种药材、奔富路,“苦药材”种出了“甜日子”。

华亭与中药材“缘分”深厚。传说,药王孙思邈走三山、游五岳,采药草,将药籽撒在了华亭境内的关山深处。千百年来,这些药籽在关山的沟壑梁峁扎根、开花、结果,生生不息……

华亭人,自古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历经数千年的精心耕作和守护,与光阴相伴的药材,在这里牢牢扎下根脉……

“据史料记载,华亭已有1700多年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武小龙是华亭市药材中心主任,也是一名“药材通”,他说,“尤其到明代,药材已成为种植业大宗。近年新版明代赵时春著《平凉府志》《华亭·物产》卷中开列药名达152种之多,居平凉府10县之首,其中独活尤为出名。”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在华亭,药农口口相传着这样一首古老的歌,字里行间透露着当地药材种植的兴旺与繁荣。

“目前,全市野生及家种药材共有249种,其中符合《药典》命名的有190种,年均栽植独活、大黄、川芎、当归等道地中药材50余种、5万亩左右,产量1.7万吨左右,产值1.8亿元左右。”武小龙说。

华亭作为全国道地中药材重要产区,尤以“华亭独活”最为闻名,产量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其肉肥厚,断面茬白,有效成分蛇床子素含量是规定标准的1.8倍。每年的秋冬季节,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客商“闻香而来”,藏在深闺的药材,由这里出发远销全国各地。

华亭独活茎直立中空,有纵沟纹,叶片宽卵形,二回三出羽状全裂,复伞形花絮,顶生或侧生,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果实椭圆形,侧翅与果体等宽或略狭;根略呈圆柱形,多分枝,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根条粗壮,肉质肥厚,无柴质;断面散在油室多,呈浅黄色,气味芳香浓郁,味苦辛微麻舌,为散寒祛湿的良药。

近年来,华亭全力推动独活规模化种植发展,不断提升品牌效应。2007年,制定颁布了华亭独活甘肃省地方标准。2010年,制定颁布华亭独活栽培技术规程甘肃省地方标准。2009年,华亭独活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华亭独活荣获甘肃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15年华亭市马峡镇被农业部认定第五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华亭独活)。2020年华亭独活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登记。

今年,全市独活栽植面积近4万亩,重点分布在马峡、山寨、河西、策底、西华等乡镇。

丽日当空,绿草茵茵。在华亭市马峡镇一垄垄田地里,一棵棵独活拔节生长,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药香。

“今年雨水好,光照足,目前药材长势非常好。”在马峡镇新康中药材有限公司的药材种植基地,五六名药农正娴熟地锄草。

企业责人刘建华告诉记者,在市药材中心的指导下,基地大力推广轮作倒茬、优质种苗繁育及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量等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由公司统一育苗后提供给药农,在药苗防虫灾害、施肥等方面,组织开展集中培训,指导农户精准施肥除草、灌溉排水,严格把控化肥用量标准,确保从源头种上放心药。

“镇上群众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药。”说起支柱产业,马峡镇副镇长高博如数家珍,“人工种植的中药材有50余种,主要有大黄、独活、川芎、党参、半夏、柴胡、秦艽金银花等。”

“依托传统种植优势,借助中医药产业链链长制东风。今年,我们紧盯中药材育苗、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等重点环节,不断实施延链补链工程,推动中药材种植实现了新的突破。”高博说,“目前,全镇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人均1.3亩。”

“路出华亭县,大黄叶如扇,日炙或淋雨,皆可覆君面。”1922年,近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先生路过华亭,看到地里的药材叶大如扇,葱绿可爱,便在他的《度陇杂诗》中记录了这样的情景。

除独活外,大黄在华亭种植也非常广泛。大黄作为应用广泛的一味传统中药材,兼具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独特功效。从育苗、移植到三年期至的霜降前后收获,经过刨挖、削皮、熏制入药,“华亭大黄”以优质的品质先后荣获甘肃省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药材好,药才好。在如何种出好药上,华亭市立足“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组织专家团队,抓实良种繁育,抓建示范基地,抓强产地加工,在充分保留药草、轮作、倒茬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广泛使用有机肥,有效降低药材重金属含量。全力推广晾晒大棚风干技术,有效降低药材霉变、霜冻等问题,持续提高药材品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去年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启动以来,华亭作为平凉中医中药产业链发展的主战场,我们以‘建设陇东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为目标,坚持把中医中药产业链作为富民强市的重点产业来培育,深入推进种质提质、扩量增效、加工攻坚、外销拓展、技术推广、人才培育等‘十大行动’,推动中药产业在全链条开发、全要素支撑、全领域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武小龙说,“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

——药材的种植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思路,全力优化种植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推进品种改良、提升药材品质,全市建成万亩中药材试验示范带1处,千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6处,百亩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2个,50亩中药材良种选育基地1个,500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3处,带动全市种植独活3.9万亩,大黄0.7万亩,川芎0.42万亩,柴胡0.25万亩,党参、黄芪、板蓝根等其他药材0.73万亩,药材总面积达到6万亩。

——药材的加工实现了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坚持把育龙头、办企业作为延链强 链的中心环节,坚持“内培”和“外引”两手抓、齐发力。总投资3000万元的新康中药材饮片加工生产线和质检中心建设项目全面建成;投资1200万元的青松中药饮片公司药食同源项目进展顺利;投资828万元,建成集清洗、晾晒、切片、筛检等为一体的综合加工车间3个。

——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由“各自为战”向“全面融合”转变。深入推进中医中药与康养保健深度融合,全市中医门诊人次、中药收入、中医药业务收入均达到40%以上。深入推进中医中药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在中国大黄城建成了中药材展览馆,在策底大南裕、安口朱家坡、砚峡东沟小渔村,配套建设了集农事体验、科普宣传等为一体的中药材观光园,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和品牌影响力。

时下,来到华亭市山寨乡南阳洼村,药香扑鼻而来。“农业收入全靠药材种植。你看,慢三遍野都是中药材。”顺着该村村民马万福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山中无闲草,遍地是良药”。

“现在这一小把药材卖的价钱,抵得上原来一大捆的粮食。”该村药农辛建伟用手和胳膊形象的比划着。

“我和妻子、儿子都在这里种药,去年种药收入了2万多元。手头有了资金,我们在家里开了个门市部,还买了面包车跑客运,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味了。”辛建伟藏不住心中的喜悦,不停地向记者唠叨这两年靠种药过上的好日子。

“在我们村,像老辛一样发了药‘财’的,还有很多人。”马万福介绍说,“药材浑身是宝,花、叶、籽、根都能卖钱,而且好成活,村里闲置在家的老人妇女,都有活做了。今年全村种植中药材1040亩,人均2亩,药材成了我们山区农民致富的香饽饽。”

一尾尾饱含泥土厚爱的道地药材,不断地展现着它的风姿,实现着它的价值。药材,让这片土地上的儿女过上了更加富裕的生活。

一条药链“链起”万亩药香。借助产业链链长制东风,华亭以“药”为基,全面延链补链强链,续写了“千年药乡”的荣光。时下,乡间田野药苗苍翠,药香四溢。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