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蓝天白云成为“幸福底色”——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记者 窦翔
8月11日,送别前一日的阴雨天,我市又迎来蓝天白云“霸屏”模式。站在西部明珠气象塔上眺望,看云朵随着气流缓慢移动,碧蓝的天空与绿水、远山形成一幅山水画,十分惬意。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不仅是我市群众的共同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今年1-5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49,优良天数106天,占比70.2%;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值72微克每立方米,细颗粒物浓度均值24微克每立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达标率100%,全市无劣Ⅴ类水体;土壤环境安全可控;全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功能区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值均在相应标准限值范围内……
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地越来越绿,生态文明建设挥出的厚重之笔,不断擦亮我市 “绿水青山”的底色和“金山银山”的成色,淋漓尽致描绘出我市最美的生态画卷。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举生态旗、走生态路、想生态事、做生态人,探索走出了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之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生态立市”上升为全市共识,护水护绿成为雄关儿女永不动摇的发展底线。今年上半年,我市制定了《嘉峪关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度重点任务台账》,紧盯污染防治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细化实化污染防治攻坚措施,以清单方式按月调度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攻坚任务。为稳步推进“双碳”工作,我市加快编制碳达峰碳中和“1+13”政策体系方案,《嘉峪关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已完成两轮意见征集,待修改完善后印发。
让蓝天白云常驻,是群众所盼、民生所系。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运用在线监控、空气质量微测网、走航监测和现场巡查等“人防+技防”措施,做好工业、燃煤、扬尘、机动车尾气四类污染源排污监管。印发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清单、2023-2025年重点行业领域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计划,督促酒钢公司有序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同时,加强扬尘污染源头防控,组织住建、林草等部门落实沙尘天气应对措施,力争将外来沙尘影响降至最低。
水生态治理关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环境质量承载着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期待。今年以来,我市不断深化碧水保卫战。统筹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持续强化水源地监管,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定期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巡查,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土壤污染防治影响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且相对大气污染、水污染来讲,它的防治难度更大。今年以来,我市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实施嘉峪关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环境监测项目,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开展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固体废物整治、废弃危险化学品领域重大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督促涉危险废物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从遮天蔽日的“雾霾天”,到频繁出现的“雄关蓝”;从推窗“看天”的集体焦虑,到出门赏景的心情愉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如今的雄关大地,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成为主旋律。我市将持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稳打稳扎,久久为功,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发展,交出一份扎实厚重的“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