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化产业网讯(通讯员 胡博艺 强鹏程)胡麻取油,以白者为胜,服食以黑者为良。
在仪洲华亭的土地上,历来都有种植胡麻的传统。据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经丝绸之路将胡麻带回汉朝,现主要种植于旧时匈奴地区,是故得名“胡马”“胡麻”。地处关山脚下的马峡,自古就是秦人牧马之地,不仅气候分明,昼夜温差大,而且具备胡麻偏爱的寒冷地区生长的气候条件。
由于前几日连续下雨,耽误了胡麻的收割,作为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白儒有点着急。天晴之后急忙带着村民群众及公益岗对村集体种植的胡麻进行收割、晾晒、碾压,剥离出优质的胡麻籽,为全村的集体收入再添一大笔“油料”收入。
“今年我们村集体种植的30多亩胡麻长势良好,预计能收胡麻籽3000公斤。接下来我们将把胡麻籽压榨加工成胡麻油进行销售,提高村集体收入,带动农民致富,摸索出一条特色“短平快”的致富增收路。”正在地里劳作的蒋庄村党支部书记白儒说道。
据悉,近年来,马峡镇不断探索特色种植助农增收之策,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成立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品销售有渠道,集体经济有收益,群众增收有保障,推动形成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杂粮种植“全产业链”,全面带动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