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质清晰饱满才过瘾之所以选择这款电视,主要原因:尺寸够大,而且还是三面视觉无边设计,对追求大屏享受的小家庭来说吸引力可想而知。在观看体验上,华为Vision智慧屏 75除了拥有120Hz超高屏幕刷新率外,还内置鸿鹄画质引擎,可通过MEMC运动流畅度提升,清晰图像处理等算法,提升画质,像这段时间一直在观看的世界杯,画面显示效果流畅自然,每一次射门动作都能清晰捕捉,享受沉浸式视觉体验。当然,整个流畅舒适的观影过程离不开绮光炫彩显示技术
近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美国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最高级的AAA下调至AA+。
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即人们常说的信用评级,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公司在外币借款方面违约风险的评级。国际观察人士认为,评级下调表明美国债务增长不可持续,美国政府治理和财政管理能力受到质疑。
债务高企,美国信用遭质疑
惠誉日前发表声明称,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主要由于美国政府债务负担居高不下且不断加重,未来3年财政状况预计将持续恶化。过去20年中,美国反复出现债务上限政治僵局,常常拖到最后一刻才有解决方案,削弱了人们对美国财政管理能力的信心。
此次是惠誉自1994年发布该评级以来首次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也是美国信用评级历史上第二次遭下调。2011年,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债务上限谈判中僵持,直到违约日期之前的最后时刻才达成协议提高债务上限。之后,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美国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截至目前,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中,仅有穆迪还对美国保持AAA评级。
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决定引起美国方面的不满。美联社报道称,美国财长耶伦表示,惠誉此举很“武断”并且“基于过时的数据”。耶伦指出,美国经济已经从新冠疫情衰退中快速恢复,失业率接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低点,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年化增长率达到2.4%,“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劲。美国国债仍然是世界上最安全、流动性最好的资产”。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有所改善,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超出预期,失业率和通胀率有所下降。不过,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决定并不只是依据当前经济数据,而是基于一段时间以来的美国经济整体状况,对其未来趋势做出判断。这么看来,惠誉的决定并不让人意外。”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
美国密苏里大学经济学家费利佩·席尔瓦也认为,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是合理的。“美国债务上限一再提高,会让投资者对手中持有的美国债券表示担忧,对美国出现债务违约的恐慌也会加剧,进而严重破坏美国经济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近年来,美国债务上限危机反复发作,民主、共和两党在债务上限问题上持续激烈博弈。
今年5月,惠誉将美国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当时民主、共和两党围绕上调联邦政府债务上限的谈判陷入僵局。惠誉警告称,美国国会两党在债务上限问题上采取边缘政策,而政府未能有效应对中期财政挑战,导致预算赤字上升、债务负担不断加重,这些都预示着美国信用面临下降风险。
6月初,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关于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和预算的法案,暂时避免了美国政府陷入债务违约。该法案暂缓债务上限生效至2025年初,并对2024财年和2025财年的开支进行限制。
党争加剧,美政经治理出问题
“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实际是对美国近20年以及未来长期财政治理能力投出了不信任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张茉楠向本报记者分析称,目前,大部分美国国债由美国国内投资者持有,美联储是美债最大的持有主体,因此从触发风险的角度来看,美国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不大。惠誉之所以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不只是对风险本身做出评价,更是对美国财政治理能力做出判断。“近20年来,美国财政赤字规模越滚越大,债务上限不断提高,美国财政治理能力下降。”
美国财政部网站的信息显示,联邦政府债务规模7月31日已达32.6万亿美元。据报道,美债规模突破32万亿美元的时间比新冠疫情前的预测提前了9年。
惠誉预计,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到2025年将上升至118.4%,远高于疫情之前100%左右的水平。该机构预测,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将进一步上升,这将加剧美国财政状况应对未来经济冲击时的脆弱性。
韦宗友认为,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反映出两方面担忧:“一是近年来美国债务屡创历史新高,引起外界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以及美国联邦政府是否有能力支付利息的担心;二是民主、共和两党在提高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上持续扯皮,将此作为打击对手的砝码,使得外界担心一旦两党无法达成协议,可能引发新一轮联邦政府关门甚至严重债务违约,进而对美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冲击。财政上的‘寅吃卯粮’和政治上的两党内斗,表明美国经济治理和政治治理都出现问题。”
《华尔街日报》日前发表社论称,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凸显美国经济决策缺乏严肃性。文章称,美国之所以没有更早、更频繁地被下调信用评级,是因为美元仍然是世界储备货币,但这种“嚣张的特权”并非与生俱来。如果市场察觉到美国在政府治理或履行金融义务能力方面出现更广泛的下滑,这种特权可能会瞬间消失。
“美国债务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元霸权。美元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助长了美国无节制超发货币,导致美国国债爆发式膨胀。美国国会之所以设定债务上限,正是为了约束债务发行。但是目前,美国两党为了谋取政治选票和党派私利,没有意愿削减财政支出。可以预见,未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和美国财政赤字会进一步扩大。同时,随着美国还本付息的负担加剧,美国经济增长带来的财政收入很难覆盖其财政支出和债务成本的上升。美国债务问题实际已经成为一个无解难题。”张茉楠说。
美国彼得·彼得森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彼得森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不断累积是民主、共和两党在财政问题上多次“不负责任”的结果。过去几十年,美国政府官员多次选择减税或推动政府支出计划,而非考虑美国未来。
信心渐失,美金融地位削弱
据报道,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次日,美国股市遭遇6个月来最大跌幅。此外,欧洲股市及亚太股市也出现全线大跌,全球市场避险情绪升温。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美国信用评级被降可能导致投资者抛售美国国债,并对美国人的房屋贷款利率等产生潜在影响。
美国福克斯新闻引述知名投资人、美国真人秀节目《创智赢家》主持人凯文·奥利的观点称,美国信用评级遭下调,表明人们在对美元和美国国债失去信心。这种信心减弱可能导致美国需要向其他国家政府支付更高的利率来说服他们为美国的赤字融资,这对美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一个直接影响是美国联邦政府借债成本上升,这将进一步加重美国财政负担,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国际投资者也会担忧美国经济以及美国股市是否健康,全球股市会产生连锁反应。”韦宗友说。
惠誉预计,由于信贷条件收紧、商业投资疲软和消费放缓等因素,美国经济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出现“温和”衰退。
专家表示,中长期来看,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反映的是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状况恶化、债务负担加重和政府长期治理能力下降,这可能会一定程度削弱美国的金融地位以及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分析称,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意味着筹资成本上升,也意味着风险上升。这会打击国际金融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会降低美元及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国际投资者会在全球范围里重新考虑资产配置。
“过去,为了解决美国债务危机,美联储用‘直升机撒钱’的方式,启动无限制的量化宽松政策,购买美国国债,结果导致美国通胀积重难返。接下来,美国是否还能承受这种高通胀压力?同时,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背景下,尤其是俄乌冲突之后,美国将美元作为制裁其他国家的工具,使得全球主要经济体加速去美元化,未来美国国债由谁来买单?这是美国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张茉楠说。
美国新闻网站“中心广场”引述分析人士观点称,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举动敲响了“警钟”。正如惠誉所指出的那样,美国国债持续飙升,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利息成本消耗的收入份额越来越大,美国即将面临许多重大财政挑战。长此以往,美国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和高速公路的信托基金将在未来10年内面临破产。
6.0版行动方案在保持与前5个版本相衔接的延续性的同时,加强了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注重进一步发挥好浦东、临港新片区、张江、虹桥、一体化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先行先试作用,同时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公共服务、监管执法、法治环境等方面出发着力集成创新,切实落实好市场主体感受直接的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
2022年各地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新增城镇义务教育学位500余万个;普通高中学校数量1.50万所,比2021年增加441所;特殊教育学校2314所,比2021年增加26所。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学位的比例达95.2%,比2021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
3月30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患者医疗费用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4月1日起新冠患者医疗费用保障政策调整至常规医疗保障政策。
2023年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联合制定了新冠患者医疗费用临时特殊保障政策。临时政策规定,扩大医保支付的药品范围,对住院费用实施全额保障,对基层门诊费用实行专项保障,参保患者在基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与新冠病毒感染救治有关的门急诊费用,原则上不设起付线和封顶线,报销比例不低于70%。上述政策先行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有效保障了新冠患者就医用药需求,缓解了大医院医疗压力,助力群众平稳度过感染高峰期。
目前全国疫情已趋平稳,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的决策部署,因时因势动态优化医保政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乙类传染病的防治要求,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通知》,明确了4月1日起,将“住院费用全额保障”“基层门诊专项保障”等特殊保障政策回归至常规医疗保障政策,参保患者符合规定的新冠医疗费用,将与其他20余种乙类传染病实施相同的医保报销政策。同时,为避免个别患者因病情较重、费用较高而产生沉重的经济负担,《通知》专门提出各地要加强对新冠患者医疗的费用监测,对符合救助条件、个人负担较重的患者按规定及时给予医疗救助。
目前,有些药品纳入了新冠诊疗方案,但尚未正式纳入医保目录。针对此类药品,《通知》规定,如符合有关条件,仍可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目前,国家新冠诊疗方案内的部分新冠治疗药品尚未正式纳入医保药品目录。此前对有关新冠治疗药品的医保临时性支付政策将于3月31日到期。为了降低社会负担,引导医疗机构使用质量可靠、价格适宜的药品,也为了进一步丰富临床用药选择,提升新冠治疗药品的可及性,《通知》明确,国家新冠诊疗方案内且被列入“疗程治疗费用与医保目录内同类药差异较小”类别的新冠治疗药品,可临时性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目前,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民得维)、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先诺欣)以及来瑞特韦片(乐睿灵)的报价,均不高于医保目录内小分子新冠药最大疗程治疗费用的1.8倍(即630元/疗程),符合“疗程治疗费用与医保目录内同类药品差异较小”等条件,将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后续,其他新冠治疗药品的价格如果符合条件,医保也将按规定临时支付。
近日,多地发布公务员考试公告。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对于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的报考年龄,放宽到40周岁以下,其中大部分地区放宽年龄限制已经不是第一年。今年河南、广西两地首次放宽年龄限制。
多地放宽年龄至40岁
日前,全国多地发布2023年省考的考试公告,在招录条件上年龄的变化引发社会热议。过去,报考公务员年龄不能超过35岁。不过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两地首次放宽年龄限制。在广西2023年公务员考试公告中,面向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退役军人招录的职位和海监(渔政)船员职位、艰苦边远地区乡镇职位,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2年1月31日以后出生),是否放宽由招录机关决定。
2023年河南公务员省考公告中提到,除对年龄有特殊要求的职位外,对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2年1月以后出生)。此外,河南今年对报考人员毕业证获取时间的要求也有所放宽。公告显示,对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方式完成学业的人员,放宽至2023年1月底前取得毕业证。
北青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近年来全国已有多地放宽报考年龄限制,包括贵州、江苏、山东、浙江、天津、湖北、重庆、江西、云南等二十余省市,对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年龄放宽至40岁。辽宁省近几年对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以及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工作中获省直辖市以上党委、政府或省级以上部门表彰的,报考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河北警察部分岗位放宽至35岁
此外,部分地区还放宽了对公务员报考户籍地的限制。北青报记者发现,2022年重庆公务员公告显示,招考对象为取得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学士及以上相应学位的人员,以及取得国民教育专科及以上学历的重庆市辖区户籍人员(包括生源地为重庆市的2022年毕业生)。而在今年重庆公务员公告中,对学历的要求则调整为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即可。
通常人民警察类职位要求不超过30周岁。不过河北省近几年在这一类部分岗位上年龄放宽至35岁。河北的公告中写道: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应届硕士及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和报考法医职位的,一般不超过35周岁;报考司法行政部门监狱、戒毒所、管教所一线干警职位的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及报考狱医、心理矫正等特殊职位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自1月8日起,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不再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对感染者不再实施隔离。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入境中国不再需要进行隔离,只需在入境前48小时内申报核酸检测结果。这项政策的改变在中国三年的抗疫历程中是一个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针对中国防疫措施调整,CGTN面向全球重磅推出专题片《破局》。专题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以各领域权威专家和关键当事人的声音,结合主持人评述、数据、图表,有理有据地向全球受众阐明,疫情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主动、科学、有序制定防疫政策,并基于疫情发展和变化,不断优化调整政策,为疫苗药物研发赢得窗口期,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专题片以国际视角回顾中国抗疫三年历程,有力回击了西方对我防疫政策放开时机和准备情况以及医疗资源保障等方面的抹黑和质疑。
中国抗疫的经验和成效
2019年12月27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世界多地也先后发现。一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疾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三年来,这个名字总与封锁、核酸检测、口罩、伤痛,甚至死亡相关。
专题片以充满烟火气的场面开场,进而回顾了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和成效,突出中国的科学决策、制度优势以及人民至上的理念。例如,针对疫情初期的封城,专题片引用了2020年3月《科学》杂志发表的由来自中、美、英等国20多位权威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研究发现,封城措施将新冠病毒传播至其他城市的时间平均推迟了约2.91天,这一举措为中国130多个城市应对新冠肺炎提供了额外的准备时间。
但是封锁不是应对疫情的最终解决方案。如何与病毒作战并将其对公众的威胁降到最低是中国政府的目标。2019年疫情暴发后,中国立即分享了该病毒的首个全基因组序列,并开始了疫苗研发。2020年4月,中国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进入第二阶段临床试验。这是世界上首个进入该阶段的新冠病毒疫苗。2020年12月31日,中国首个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逾34.6亿剂次,疫苗全程接种率超过90%。
三年来,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中国始终坚持积极评估现实,动态调整防疫政策。片中主持人细致梳理九版方案推出时机和原因,向海外用户阐明中国的防疫政策是基于疫情动态发展,进行的主动、有序、科学、可控的政策调整。
播放视频
画中画
通过回顾,可以看出,三年抗疫过程使中国避开了毒性更大的变异毒株,赢得了疫苗、药物研发时间,降低了重症率和死亡率,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表示,世卫组织乐见中国针对防疫政策进行调整。她认为,各国都需要在病毒防控、经济发展和社会正常运行之间找到平衡。
全面统筹防疫和经济发展
三年来,新冠病毒蔓延扰乱了全球的诸多行业。世卫组织数据显示, 全球旅游业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前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为3.5万亿美元。2020年,这一数字降至1.6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说,到2020年底,90%的国家经济规模比年初有所下降,并预计2020年和2021年,全球GDP累计损失将超过12万亿美元……
播放视频
画中画
中国政府全面统筹防疫和经济发展,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成为当年唯一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4%,为近10年来最快增速,超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期和中国政府的目标。数字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占国内生产总值近40%。2022年的前十一个月,中国的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4.2%。中国的经济总量预计将超过120万亿元。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
面向未来
中国有14亿人口, 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是面对新冠病毒最脆弱的人群。保护老年群体成为目前抗疫的主要任务之一。截至2022年11月28日,仍有约2500万老年人未接种疫苗。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快速做出反应。例如,对于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注射疫苗的人,推出吸入式疫苗。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需要向公众解释为什么会有新的措施出现,并迅速为老年人接种疫苗,同时储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
播放视频
画中画
正如视频中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国家防灾中心主任杰夫·施勒格尔米尔希所说,归根结底,这并不是一个追求“完全无害”的竞赛,而是哪种方法比其他方法造成的伤害更小…… 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加大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稳定药品价格和供应。例如,在北京,政府向5家大型药品批发企业派出50多人组成的联合工作组,缓解防疫药品紧缺局面。来自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该公司在一周内为北京的4000多家客户提供了300多万盒抗疫药物,其中包括300家医院、2200多家社区卫生中心和1500多家零售药店。
播放视频
画中画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三年历程,让中国学习了很多,也让中国感悟了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在与病毒的斗争中,中国一直保持着科学和严谨的态度,牢牢掌握抗疫战略的主动权。未来充满机遇,随着国内各行各业持续恢复,中国与世界也将重建互联互通,迎来新的发展。
但是封锁不是应对疫情的最终解决方案。如何与病毒作战并将其对公众的威胁降到最低是中国政府的目标。2019年疫情暴发后,中国立即分享了该病毒的首个全基因组序列,并开始了疫苗研发。2020年4月,中国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进入第二阶段临床试验。这是世界上首个进入该阶段的新冠病毒疫苗。2020年12月31日,中国首个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逾34.6亿剂次,疫苗全程接种率超过90%。
三年来,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中国始终坚持积极评估现实,动态调整防疫政策。片中主持人细致梳理九版方案推出时机和原因,向海外用户阐明中国的防疫政策是基于疫情动态发展,进行的主动、有序、科学、可控的政策调整。
播放视频
画中画
通过回顾,可以看出,三年抗疫过程使中国避开了毒性更大的变异毒株,赢得了疫苗、药物研发时间,降低了重症率和死亡率,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表示,世卫组织乐见中国针对防疫政策进行调整。她认为,各国都需要在病毒防控、经济发展和社会正常运行之间找到平衡。
全面统筹防疫和经济发展
三年来,新冠病毒蔓延扰乱了全球的诸多行业。世卫组织数据显示, 全球旅游业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前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为3.5万亿美元。2020年,这一数字降至1.6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说,到2020年底,90%的国家经济规模比年初有所下降,并预计2020年和2021年,全球GDP累计损失将超过12万亿美元……
播放视频
画中画
中国政府全面统筹防疫和经济发展,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成为当年唯一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4%,为近10年来最快增速,超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期和中国政府的目标。数字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占国内生产总值近40%。2022年的前十一个月,中国的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4.2%。中国的经济总量预计将超过120万亿元。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
面向未来
中国有14亿人口, 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是面对新冠病毒最脆弱的人群。保护老年群体成为目前抗疫的主要任务之一。截至2022年11月28日,仍有约2500万老年人未接种疫苗。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快速做出反应。例如,对于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注射疫苗的人,推出吸入式疫苗。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需要向公众解释为什么会有新的措施出现,并迅速为老年人接种疫苗,同时储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
播放视频
画中画
正如视频中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国家防灾中心主任杰夫·施勒格尔米尔希所说,归根结底,这并不是一个追求“完全无害”的竞赛,而是哪种方法比其他方法造成的伤害更小…… 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加大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稳定药品价格和供应。例如,在北京,政府向5家大型药品批发企业派出50多人组成的联合工作组,缓解防疫药品紧缺局面。来自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该公司在一周内为北京的4000多家客户提供了300多万盒抗疫药物,其中包括300家医院、2200多家社区卫生中心和1500多家零售药店。
播放视频
画中画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三年历程,让中国学习了很多,也让中国感悟了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在与病毒的斗争中,中国一直保持着科学和严谨的态度,牢牢掌握抗疫战略的主动权。未来充满机遇,随着国内各行各业持续恢复,中国与世界也将重建互联互通,迎来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