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平凉崆峒:窑洞牧歌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赵娟 时间/2023-08-31 12:06:21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走进崆峒区西阳乡唐湾村生态窑洞养殖基地,曾经的废弃窑洞修葺一新,冬暖夏凉的窑洞不再住人,摇身一变成了红牛养殖基地。

走进崆峒区西阳乡唐湾村生态窑洞养殖基地,曾经的废弃窑洞修葺一新,冬暖夏凉的窑洞不再住人,摇身一变成了红牛养殖基地。养牛户正在牛圈里忙着清理牛舍、添草加料,一头头膘肥体壮、毛色鲜亮的红牛悠闲地甩着尾巴、吃着草料。

利用废弃旧窑洞和闲置宅基地探索绿色养殖,这是西阳乡的新探索。西阳乡年初投资526万元,抓建了占地50余亩的唐湾村生态窑洞养殖基地,维修改造废旧窑洞99孔,新建硬化路2000米。目前,唐湾村生态窑洞养殖基地已养殖肉牛340余头,西阳乡党委副书记梁顺武介绍。

近年来,崆峒区北部塬区围绕“种好玉米 养好牛”的发展思路,把肉牛产业做为群众增收、产业兴旺的“首位产业”强力推进,充分发挥千头示范、百头带动、政策推动作用,通过养殖基地示范带动养殖大户,充分发挥西阳养牛传统优势,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牛产业,激发养牛积极性,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种草养牛模式。

“我们这个基地年育肥出栏量预计可达300头以上,带动唐湾村肉牛存栏量达到2500头以上,其中10头以上养殖户达到40户以上,20头以养殖户达到30户以上,产值1200余万元,将窑洞牛打造成脱贫牛、小康牛、品牌牛。”唐湾村党支部书记李斌说。

近年来,崆峒区积极鼓励引导养殖基地(户)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全面推广青贮模式,加快饲草产业化进程,目前,已形成的饲草种植、肉牛养殖、贩运为主的牛产业链条,建立健全稳定的“种植-青贮-养殖-销售-屠宰-加工”供销链条,有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利益链,走出一条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环境友好、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子。

“窑洞养牛卫生环保,牛长势好、坐膘快、疾病少。”养牛大户马文山说。

据了解,西阳乡唐湾村生态窑洞养殖基地在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正常使用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窑洞风貌,减少土地占用和大修大建,实现了“一高一低”(提高了废旧窑洞利用率、降低了养殖成本)、“一减一加”(减少了各类病害、增加了肉牛品质),废旧窑洞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实现了种养优势互补和良性生态循环。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