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品读徐长峰的国画

来源/ 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3-09-04 14:49:07

在金城兰州的书画圈里,由于诗友的关系,近期,我特意又将徐长峰的国画,欣赏品味了一番。其实,相对于国画,我一直钟情于油画,但是徐长峰的国画作品,却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他的小写意花鸟画的精妙与神韵。

细细揣摩之后,我发现他的国画最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诗意、气质、神韵。大概因为他是一位诗人的缘故吧。他的画作少了些老成持重的匠气,多了些天真纯朴的灵气;少了些沉重芜杂的描绘,多了些轻灵诗意的留白;少了些精雕细琢的刻意,多了些挥洒自如的天成。或许这样说有些空泛与笼统,不如就几幅画作,慢慢品味与赏析。

寒梅无雪也精神。第一眼看到徐长峰的国画《春韵》,便令我眼前一亮,心神微颤。一树跌宕蜿蜒的墨枝,苍而不老,虬而不枯,仿佛一条刚刚睡醒的乌龙,翻身昂首,腾跃而起。这犹如龙飞蛇舞的枝干上,生发出的几根枝条,枝枝向上,率性而天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激情。而枝头或绽放或含苞的梅花,则朵朵含情又含羞,既不扭捏也不张扬,既不热烈也不矜持,温柔而素雅,每一朵看上去那么恰到好处。南宋诗人卢梅坡有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徐长峰的梅花,尽管没有瑞雪相衬,但那恰如其分的留白,让人仿佛看到风雪匆匆赶来,即将拂动梅枝,落在花朵上时,又停住了脚步,屏住了呼吸。因为那朵朵粉色梅花看上去,仿佛眉眼里含春带雪,身姿中怀风抱霜。或许是因为名字中带梅,自幼便对梅花情有独钟,且因为生性孤僻,向来不喜爱那红艳艳过于热情的红梅,因此看到红梅,只一眼便不再多看,独独徐长峰的这幅粉白色梅花,颇入我心。于是,再细品,又有了新的发现:梅树粗壮的虬干,从提笔到落笔,干脆利落,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我仿佛看到先生握着笔时,胸中早有一树梅花傲然开放。他屏住呼吸,大笔一挥,落于纸上,然后起伏跌宕,宛转揉搓,顿拖勾旋,轻重缓急无不拿捏恰当精准,最后戛然而止,轻轻提笔,呼出一口长气来,一树虬枝,浑然已成。这行云流水的运笔,落于线条,则生动流畅,沉稳有力;着于墨色,则浓淡相宜,润枯有致;含于意境,则意象丰满,气韵独特,仿佛这梅有了诗人的气质,凌寒傲雪,不卑不亢,淡定从容。

寒山瘦水也峥嵘。徐长峰的一幅山水。初看,觉得亲切。再看,仿佛哪里见过。看到题目和落款便明了:原来是《黄河岸边冬日即景》,遂暗自点头,怪不得看着亲切呢,这山是身边常见的山,水也是看过无数遍的黄河。地处西北偏僻小城,每日出门抬眼,看到的全是这样脊梁挺拔,瘦骨嶙峋,山石突兀的荒山。正如徐长峰画中之山,虽然看上去萧瑟荒凉,但山石间总有一些生命力极为顽强的杂树野草在倾力生长;山坳里总有几户人家在繁衍生息;庄院周围,总有一些耐活的枣树或榆树,铺下荫凉。而十几公里外的黄河岸边,也是我常光顾的地方。夏秋时节的黄河,浑浊而滞重,一排排浊浪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奔腾而去。而到了冬春,逐日冷静下来的黄河,变得澄澈而又轻盈。青蓝的波澜轻轻缓缓地流淌着,仿佛卸下了太多重担,不急不躁,不慌不忙。而这轻灵蜿蜒的流淌,经先生淡淡然然、若隐若现的寥寥几笔,便勾勒得极为生动形象。尤其河中露头的石头和山根淡黄色岩石,将冬日黄河水位下降,河水清浅表露无遗,足见徐长峰观察之细致,作画之严谨细腻,而似有若无的笔触和留白,又反映出徐长峰画作挥洒自如,不拘陈规的风格。记得一位画家朋友对我说过:写意画,不仅是画,也在写。就像写诗一样,也要讲求立意、结构、语言等等诗歌要素。

苍石落鹰也威风。徐长峰善画花鸟,尤其是梅花、荷花、百合、柿子、石榴等等这些富有美好寓意的花果。这些画作无不体现出徐长峰心怀善念,向往和谐美好的至纯至美境界来。但我更喜欢的却是他的一幅《志在凌云》图。虬枝苍龙的老松旁,一块褐色巨石上,蹲着一只鹰。这鹰黑羽分披似斗篷,尖喙弯曲如铁钩,利爪握石如船锚,再看它的眼睛——有一种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霸气与豪迈。喜欢这幅画,不是因为这幅画的技法独到,或者这只鹰画得多么栩栩如生,而是这幅画给我一种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气势。很显然徐长峰的写意画,完美实现了写意至高境界——画中有诗,也有思想,有精神,有性情。

徐长峰其他的画,其实也无不呈现出其独特的诗意、气质、神韵,我之所以举例以上三幅,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格和偏好于此。

  □安蓝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