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来自甘肃企业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备受海内外客商关注。
以服务创新培育发展动能,甘肃企业正在高质量发展中塑造新优势、打造新动能。
(一)
9月3日,一位北京市民带着孩子走进甘肃展馆,一眼就看到了《读者》系列产品。
读者甘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唐丽瑶介绍:“我们展出的有《读者》创刊号限量收藏版,还有……”闻听此言,一位参观者脱口而出:“是1981年的!”
“对!是1981年4月的创刊号。”唐丽瑶说,“您看来是《读者》的老读者了,记得那么清楚!”
“妈妈,书的封面里有沙子!”一位小朋友被眼前的手工书《走进沙漠敦煌——莫高窟与藏书票艺术》所吸引。
唐丽瑶对小朋友说:“这可是敦煌鸣沙山的沙子呢!”
唐丽瑶给大家介绍起了这本书——它是读者晋林工作室出品的手工书,封面正中设计了塑膜,里面装入了鸣沙山的沙子,让读者直接“触摸”到敦煌,而书中的藏书票可剪裁下来放到封面的塑膜里,变成一个艺术画框,书中还有莫高窟部分洞窟的二维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欣赏有关洞窟的壁画……
听着讲解,参观者纷纷点赞。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是甘肃文化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参观者驻足甘肃展馆,掐丝珐琅壁画、飞天雕漆、庆阳香包、兰州刻葫芦等文化产品应接不暇。
在甘肃省图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展台,文溯阁《四库全书》系列文创产品,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大家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文溯阁《四库全书》影印本,欣赏、拍照,并与讲解人员交流着这些文创产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对甘肃省图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通过文创让传统文化可“触摸”、可感知、可沉浸的服务称赞有加。
近年来,甘肃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创新发展中受到世界瞩目。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文化节会,成为“一带一路”文旅合作平台。读者传媒被确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经典舞剧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典范,成为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
(二)
甘肃灿若星河的文化里,中医药文化光彩夺目。在甘肃展馆,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展示的敦煌脐秘功、甘肃平凉太极传承人表演的太极拳、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展示的医用质子重离子一体机模型,吸引了众多客商。
在灵台县溪河韵康养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展台前,以艾草为主要配方制作的艾条、泡脚粉、养生枕等整齐摆放,承载针灸文化的针灸器、艾灸宝等系列产品引人注目,让参观者感受到浓郁的中医康养文化。
在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参观者对长条管瓶装的红豆薏米石榴饮、人参咖啡鲜萃液表现出浓厚兴趣。兰州佛慈国际商务有限公司商务经理杨成介绍,这两款产品是佛慈制药于今年6月研发的保健品,通过草木浓缩、氮气锁鲜技术,创新性地实现了红豆、薏米、石榴三种保健食品的精华萃取与聚合,也实现了咖啡与人参的完美结合,让药食同源更方便地走进生活。
甘肃是中医药资源大省,中医药资源丰富多样、量大品优,近年来,甘肃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扩大中医药服务出口,推动中医药国际合作,已在12个国家建设了16家海外中医中心和中医学院。
(三)
创新的阀门一旦打开,活水就会喷涌迸发,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就会淬炼优势成胜势。
在甘肃谷硕纳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公司销售总监李文渊拿着一小瓶黑色粉末向参观者说:“我们仅用1克铁纳米微肥稀释拌种和喷施叶面,就能增产24%-42%。”
纳米微肥是将高质量单质纳米粉体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利用纳米粉体的纳米效应,可以促进植物对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充分吸收利用,起到降本、增产、提质作用。在农业界,一个新品种能增产5%就具有推广价值,能增产10%就是突破,能增产24%以上是革命性技术。
在甘肃紫光智能交通与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展台,一款闪烁着红蓝警示灯的智慧防撞预警产品引人注意。
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产品主要由方片形的碰撞检测终端和智能警示肩灯组成,在车辆遇到故障或事故后,将碰撞检测终端套在交通警示锥桶上放置在车后方,其搭载的声光报警器向即将行驶来的汽车提供声光预警,而停跑车辆司机肩膀上的智能警示肩灯则会在后方车辆即将碰撞交通警示锥桶时自动发出报警声,提示司机快速应变。与此同时,碰撞检测终端通过5G技术等与紫光物联网平台、导航软件相连,为后方车辆发出路况预警。
近年来,我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文化服务、生物医药、新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精准发力,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甘肃服务”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记者王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