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记者 海秀芳
近年来,西和县立足“农业优先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兴产业、延链条、聚集群,全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家,年总产值7.3亿元,年销售收入5.4亿元,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0%以上。
培育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基地
西和县按照“统一流转土地、统一种植标准、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组织销售、统一购买农业保险”的“五统一”方式,创建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标准化种养加示范点104个,建成万亩以上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4个、千亩以上马铃薯良种繁育和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5个,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达3.8万亩。
与此同时,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认定省市县三级重点农业龙头32家,先后引进培育葆元药业、百草堂等32家龙头企业,实现每个产业都有1个加工营销型农业龙头企业。依托“中国乞巧文化之乡”“中国半夏之乡”品牌,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加大“三品一标”产品申报认证力度。目前,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注册“安峪”“利渊”“菜花山”等农特产品商标86个,全县种植业认证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55%。
强化科技支撑,推动转型升级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
近年来,西和县把人才作为支撑农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选派专业技术人员117名,包抓56个规模化产业示范点,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和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等,全覆盖、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发挥“组团式”帮扶专家人才作用,科技特派团争取课题经费268万元实施省部级科技项目2个,帮助13家企业、合作社破解种植养殖难题。
此外,还积极与省、市科研院所合作,完成包衣种子推广51.19万千克,引进新品种11个,推广新品种面积39.5万亩。建成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3500亩,全县粮油作物粮种化率达到95%以上。
为进一步推广农业科技,争取资金600万元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栽培技术,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6万亩,宽幅匀播技术种植冬小麦1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70万亩。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209.2万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率45.13%。
加快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群
西和县按照“一核两园两带五基地”总体构架,加快建设集中药材和马铃薯良种繁育,绿色种植、加工、科技、营销、生态、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持续完善园区功能,建成生产道路6.8公里、8连栋食用菌大棚7424平方米、9连栋马铃薯原种扩繁温室12442.6平方米、6连栋中药材种子种苗大棚7516.8平方米,有效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与此同时,为营造良好的企业投资环境,持续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在土地使用、投融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目前,园区入驻龙头企业12家,形成良种繁育、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西和县还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明确联农带农方式和奖补标准,把农户嵌入到生产、加工、营销等产业链条发展各环节,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入股带动、土地流转、入社务工、订单农业、技术服务等多种带动模式,确保农户持续增收。截至目前,各类经营主体累计分红3878.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