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事业作为重要民生保障之一,市卫生健康系统将主动把‘强医疗’融入强省会行动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把握‘六个一以贯之’重要要求和‘兰州九问’实践要求,聚焦重大项目建设、人才学科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化卫生健康服务保障,以医疗之强支撑省会之强,为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筑牢健康之基。”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席应奇在接受市属媒体强省会主题采访时说。
聚力重点项目建设赋动能
席应奇表示,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千方百计谋项目、争项目、抓项目。市卫生健康委将持续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兰州重离子医用加速器应用示范区项目,力争碳离子治疗系统早日投入临床应用。主动服务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建设,全力争取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落地兰州,牵引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优质医疗资源扩能增效。“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口腔医院3家医院异地新建项目作为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班子成员将持续坚持日推进、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倒排工期、顺排时序、挂图作战,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席应奇说。
聚力人才学科建设打基础
“全市卫健系统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人才学科第一资源,全面实施‘三个一批’人才强卫策略,刚柔并济引才引智,靶向发力育才树才。”席应奇说。未来三年,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将持续在人才学科建设上用力发力,按照国家级临床专科往前带、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均衡建、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有序跟的发展思路,在现有47个省市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分级分类支持建设重点学科70个、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创建省级重点学科10个,形成以优势学科为主体、重点学科为支撑、培育扶植学科和县域特色学科等多学科互补的“1+N”学科集群,打响擦亮学科品牌,着力构筑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集聚新高地。
聚力优化医疗体系强筋骨
席应奇表示,按照“优市级、强县域、活乡社、稳村组”的思路,市卫生健康委将在科学布置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方面用力聚力,推动全市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均衡优化。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牵头引领作用,全面推进以市一院、市二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以县级医院为主体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市县医院优势专科为重点的专科(技术)联盟建设,构建特色鲜明、专业互补、错位发展的医疗发展新格局。依托国家“千县工程”项目,在榆中县、永登县加快实施五大县域临床服务中心建设,满足群众县域内就医需求。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每年确定5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特色学科建设,稳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优化农村医疗资源配置,每年新(改)建村卫生室10到15个,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分级诊疗病种诊疗水平。
聚力中医药传承创新促发展
席应奇介绍,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发挥省会城市中医药特色优势,统筹全市中医医疗资源,大力实施中医药振兴工程,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传承创新融合发展。紧抓兰州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机遇,高标准谋划实施区域医疗、中医“治未病”、养老、康复、制剂、信息统计六大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功能齐全、医养结合的现代化中医院。依托市一院、市二院和县级综合医院资源优势,切实加强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建设,积极创建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旗舰”科室。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全面加强中医综合诊疗区建设,力争建成“旗舰中医馆”20个,在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打造“中医阁”,全面开展中医药“医康养”资源进社区惠民生服务,最大程度满足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0至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需求。
“实干当先,奋勇争先。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抢抓强省会行动发展机遇,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和全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需求,优化医疗服务环境,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落实百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提质扩面医养结合示范点建设,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做实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做细慢病患者健康管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席应奇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