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质量和成色,西阳乡创新实践“1486”工作法,集中精力盯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多点发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力增强乡村全面振兴的效力效能。
坚持“一个核心”固成效。始终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按照“抓监测、兴产业、保就业、稳政策、促增收”的思路,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实践中探索“监测帮扶、产业项目、稳岗就业、政策衔接、盘活资产”五条路径,加快提高脱贫人口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财产性“四项收入”。2023年已通过发展产业项目,就近解决脱贫劳动力30余人,脱贫人口户均收入增长3000元。
守牢“四个底线”夯基础。一是“守牢义务教育底线”,自觉担负起“该入学的一个不能少,已入学的一个不能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开展控辍保学专项工作,并结合“千名教师大家访”活动,组织辖区教师对重点监测对象进行大走访、大排查,做到家、政、校联手配合,兜牢义务教育的保障底线和硬性指标。二是“守牢医疗保障底线”,积极对动态新增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人口参保、资助和待遇享受情况进行全面排查,跟进落实参保资助,确保脱贫人口全部参保。同时,组织干部逐户走访核查脱贫人口患病就医、住院报销等情况,及时解答群众在住院报销、慢病卡申请办理、异地就医结算等方面的疑惑,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负担,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三是“守牢住房安全底线”。坚持“不漏一户、不漏一房”,对辖区农户自建房进行“拉网式”检查并登记造册,严格按照“定期巡查、动态监管、发现一户、改造一户、销号一户”的要求,加强房屋日常监测、房屋安全预警等风险管理工作,切实将摸排整改一抓到底、一体推进。四是“守牢饮水安全底线”,严格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四项”标准,从管理责任、制度落实、水质达标、供水水量、水源保护等十多个方面,对乡域内集中供水工程逐项逐村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形成问题清单,分类建立整改台账,逐项销号整改。
聚焦“八个重点”提质效。即以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拆违治乱、“一键报贫”系统宣传应用、乡村户三级资料整理规范、合作社运行及入股分红工作落实、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奖补发放、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群众满意度提升、产业联农带农作用发挥及集体经济增收等“八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紧盯目标任务、紧扣时间节点,做到八项工作一起抓、八项成果一起要,统筹推进其他各项重点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准而又准,全力以赴推动脱贫攻坚成果提质增效。
突出“六项措施”促落实。成立“一个工作专班”。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包抓领导、包村干部、各科室(中心)业务干部、驻村工作队为成员的工作专班,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形成权责分明、高效配合的工作体系。集中利用“一个月时间”。围绕省乡村振兴局专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举全乡之力,利用1个月时间对国家、省、市、区及各级各部门历年检查反馈问题进行集中整改,确保反馈问题有资料、有成效。主要负责同志“一抓到底”。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上手、负责到底,聚焦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集中智慧、凝聚力量、攻坚破难,切实推动工作落实见效。所有人员“下沉一线”。机关全体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全员下沉村社一线、群众家中,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等关键指标,逐村逐户、逐条逐项,进行全覆盖排查,提升工作精准度和群众满意度。所有排查问题“一个都不放过”。立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村一村的查、一户一户的过、一项一项的问,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落实责任人、整改时限,以问题、目标和结果为导向倒逼责任、政策、工作精准落实,确保真整改、改到位。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严格落实“日汇报、周调度”机制,坚持每周一或周五召开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专题调度会,聚焦工作推进中的堵点淤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研讨,做到一线掌握实情、一线推动落实、一线破解难题、一线总结提升,推动上级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