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红淦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每当听见电视剧《霍元甲》主题歌及《我的中国心》铿锵有力的旋律时,心中依然热血奔涌,莫名激活起那曾经火红年代的难忘回忆,原来“长城”“黄河”这些爱国雄壮的名词,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青春记忆中。
此生与长城注定有缘。十多年前,当单位新居从遥远的矿区整体搬迁到嘉峪关时,多日内心为之激动不已,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生活与这座城市紧紧相融,每当看见关城熟悉的灯光时,渐渐有了踏实回家的感觉,亲切而留恋这里的一切,高大的雄关城楼,险峻的悬壁长城,耸立的天下第一墩,以及数以百计的烽燧、城堡、土墙……这些长城特有的影像,已悄然变成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像左公柳与骆驼草一样牢牢扎根于这方热土,须臾不能分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苍茫古道,驼铃悠悠,战马嘶鸣,走过多少英雄豪杰的坚实身影。站在荒漠上,吟唱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长城作证:茫茫风沙中,恍若走来困守西域多年仍然持抱旌节,白发染霜而忠贞不渝的张骞、苏武;“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青年冠军侯霍去病英勇善战,壮志凌云,横扫强虏如卷席,封狼居胥,以雪前耻,开疆拓土,赢得大汉天下百姓持久太平安宁;为求取佛学真经,历经痴心不改、踽踽独行的高僧玄奘;清朝末年,爱国重臣左宗棠不顾年过六旬、依然抬棺西征,其豪情威仪足以使外敌贼寇望风披靡,经数年征战不怠,百余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重新收复祖国怀抱;明朝正德年间,满速儿率数万大军犯边入侵,嘉峪关游击将军芮宁面对强敌,不畏生死,毅然率领数百将士奋勇杀敌,无奈敌众我寡,守城将士全部壮烈殉国,其浩然正气,沉重挫败了满速儿大军锐气,延误了其攻击最佳时机,肃州城得以外援加固而最终保全……
长城,巍巍祁连,铸就你宁折不屈的风骨,皑皑霜雪,淬炼你清澈坚韧的血性,猎猎风沙,磨砺你忠诚报国的魂魄,有多少豪杰在此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又有多少戍边将士马革裹尸,魂归故里?北宋时期,一代大儒范仲淹镇守边关,力保一方百姓平安多年未扰,被西夏人誉为“胸中自有百万兵”,挥笔写下《渔家傲》一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天,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字里行间,真切表达了边关将士的爱国奉献情怀。
抗战期间,长城内外,据险坚守,寸土必争,全民用血肉之躯构筑起奋勇杀敌的铁壁长城。雄关漫道,长城峙立,就是抵御强敌侵扰的坚固屏障;狂风劲草,冲霄干城,乃是扬威北漠尘清的护国长剑;长城,既是战争与和平、封闭与交往、开放与包容的分水岭,也是古代丝路商贾云集、经贸往来、文明融合的通关驿站。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工程,其防御作用功不可没,唐代诗人褚载有诗云: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焉知万里连云色,不及尧阶三尺高。对于古长城,清朝康熙皇帝更有另一番高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固然,秦汉长城,经千年风雨漫漶,大多坍塌湮没在苍凉荒野中,和平年代,长城已失去它原有的防护意义,但它的作用,抑或却以另一种生命形式屹立于世,若月月之光,闪耀于天地之间,奔涌于千秋万民的血脉中。
据说,在太空中唯一能看到的人类建筑奇迹,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当我一次次徘徊在荒郊旷野,攀缘悬崖峭壁,抚摸时断时续的明代长城的残垣断壁,凝望那一根根芦苇、柳条与黄土沙石一起,夯筑成一道道原始、厚重、坚实的塞外风景时,内心倏然掠过一丝惊悸与波澜。秦月汉关,长城永固,曾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终究抵不过历史长河的风霜雨雪的侵袭,或许有一天,长城正与我们渐行渐远,如何更持久地保护历史重点文物,已成为时代的命题和拷问?保护长城,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根与魂;守望长城,就是守护千年绵延不绝的傲骨脊梁;爱我长城,就是传承优秀文化与坚韧不屈的奋斗精神,从更深邃更博大的高度升华和认识,乃是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也是时代赋予的初心和历史使命。
如今, 我欣慰看到,保护长城已成为全社会的凝聚与共识,在晨曦照耀下,古老的长城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神奇与魅力。
六十多年前,酒钢人发扬铁山精神,争当时代先锋,在高寒荒岭开矿炼铁,历数十年痴心不渝,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终于建成西北最大的千万吨钢铁企业;养路工郑占乾开荒种树,甘当路石,将一片戈壁荒滩开垦成葱茏绿洲,成为影响深远的“八棵树”精神的杰出代表……所有这些,都与长城精神一脉相承,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长城精神,必将得以大力弘扬和传承。
万里长城永不倒,雄关漫道从头越。愿长城像一条蜿蜒的巨龙,永远奔腾守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凛然不可侵犯的英姿,傲视群雄,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