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豆谣》在京亮相好评如潮
《大豆谣》剧照
《大豆谣》演出现场
知名演员为《大豆谣》倾力演出
中国甘肃网9月11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历来是文艺作品接受实践检验的最高考场,经得起进京“大考”也成为舞台艺术佳作的重要标志。9月7日,新版红色儿童剧《大豆谣》的主创及演职人员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北京的舞台,在北京二七剧场为京城观众奉献了两场精彩演出。这也是继兰州首站演出后,《大豆谣》全国巡演的第二站(北京站)演出。
《大豆谣》全国巡演活动是兰州市以强省会行动为指引,策划推出的88项文化旅游活动中的重头戏之一。此次全国巡演北京站演出,是新版儿童剧《大豆谣》首次来到北京与首都观众见面,意义非凡。
新版红色儿童剧《大豆谣》全国巡演(北京站)活动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指导,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兰州市戏剧舞蹈家协会支持,兰州交响乐团、兰州星光童声合唱团、兰州音乐厅合唱团联袂演出。这部作品改编自革命烈士罗云鹏之女、“活着的小萝卜头”罗力立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同名回忆录,是一部以真实发生在兰州的红色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儿童剧。
全剧以老年罗力立的回忆作为支点,讲述了1940年6月,中共甘肃工委副书记罗云鹏同志和妻子樊桂英以及他们出生8个月的女儿罗力立被捕入狱后的故事。四岁那年,小力立在狱中捡到一颗从未见过的大豆,她无比兴奋地把这看似渺小的快乐,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并笃定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同在狱中的王洛宾颇受触动,为她写下了歌曲《大豆谣》。
当演出大幕徐徐拉开,一个以罗力立的回忆作为支点的感人故事被娓娓道来。在王洛宾创作的《大豆谣》的歌声中,人们的思绪跨越时空被带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在恐怖的大沙沟监狱,小力立慢慢感受到想象的力量,学会了找寻残酷生活中“真实的美”。更重要的是,父亲罗云鹏给予了她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勇气和共产党人心中“一个崭新的中国”的无限憧憬及希望……“长大冲出铁大门,全世界大豆属于你!”如同这首歌所写的一样。最终,罗力立在父母和狱友们的呵护下逐渐强大,开始了追寻自由与理想的成长之路。
演出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热情专业的表演打动了在场观众。现场的小观众们来自北京铁路实验小学,他们朝气蓬勃、惹人喜爱。观剧时,孩子们跟随着故事情节目不转睛,时而喜笑颜开,时而热泪盈眶。当小力立与小老鼠们互动时他们开心雀跃,当小力立为父亲和“大朋友”难过伤心时他们愤愤不平,稚嫩的脸庞写满了对舞台上人物命运的牵挂。
整场演出格局清晰,从头到尾高潮迭起,充满悲欢离合的故事里交织着家国情怀与爱恨情义,或温柔亲切、慷慨激昂,或热血悲歌、动人肺腑,那热血沸腾的口号声声入耳、句句透心,舞台上塑造的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长久的记忆。当大幕落下,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伴着演员一次次的谢幕,见证了《大豆谣》为孩子们成长历程所增添的铭记历史的心灵底色。
北京铁路实验小学五年级六班的学生李思语看完《大豆谣》后直言自己“想哭”,“小主人公罗力立虽然生活在监狱黑暗、恶劣的环境中,但是她依然充满了阳光、自信,我觉得她非常可爱。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共产党员,有钢铁一般的意志,令我非常钦佩。让我忍不住流泪的是,剧中那些坏人用残酷的手段待人,面目十分可憎,也衬托出了狱中人的勇敢无畏。”
北京铁路实验小学英语教师张茜玥告诉记者:“我以前不知道西北还有一个‘活着的小萝卜头’,得知这位老人依然健在,我感到十分震撼,同时也很欣慰。我们都在寻求红色文化该怎样传承,以儿童剧的形式来呈现这样一个厚重的故事就非常好,因为它不局限于课本,它把那样一个苦难的时代一幕幕地展现在如今的孩子们面前,让他们了解了当时的真实环境和先烈们崇高的精神境界。”
演出结束后,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柠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兰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红色基因的传承,在这片沃土上诞生了很多精彩的文艺作品,《大豆谣》就是其中之一。红色儿童剧《大豆谣》由兰州市文研中心和兰州大剧院联合创排,一经问世就收获了赞誉一片。“此次我们带着《大豆谣》来北京首演,获得了各方一致称赞。今年5月,《大豆谣》获得了甘肃红梅奖,还参加了全国儿童优秀剧目调演,我们有信心让《大豆谣》走向全国,让她成为兰州文艺的一张靓丽名片。接下来,兰州市文旅局将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统筹做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塑城四篇文章,多出文艺精品,讲好兰州故事,树好兰州形象。”
本版文/图 记者 盛小荣 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