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网特约评论员 秦信芳
手持一部手机、操作一台电脑,人们就能与身外的世界互联互通,无远弗届,这是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现代生活带来的福祉。根据有关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网络如同水电气一样,成了我们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只是,我们还不能完全心无挂碍地使用网络。线上直播、在线购物、网络社交、线上商务等虽然延伸着网民的视野、便利着人们的生活,但是信息泄露、网络暴力、在线窃听、电信诈骗等网络违法行为,也与网络进步带来的经济繁荣、民生红利如影随形。由于这些大小“坑”的存在,人们在用网时疑虑重重,面对一些不可捉摸的应用或链接心存忐忑,难以确定它们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应当说,这种犹疑并非杞人忧天,一桩桩活生生实例带来的深刻教训,人们不能不引为借鉴。
万物互联时代,风险就这样与机遇同向而行。针对险象丛生的各类网络风险,我们不可能将“孩子”与“脏水”一同泼掉,唯一可取之道,就是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提高网络空间治理能力,安装好网络运用的“安全门”。在制度设计层面,我国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配套措施的施行,共同织就了维护网络安全和民众切身利益的“法网”。
魔高一尺,唯有道高一丈,方能做到邪不压正。就强化网络空间治理来说,各级政府在将信息化作为引领创新、提高效率的先导力量,着力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的同时,要加大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行业主管部门、互联网企业要堵塞信息安全漏洞,完善违法违规信息处置机制;执法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斩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最大程度挤压网络犯罪生存空间。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网络安全宣传周的这一主题早已深入人心。“网络安全为人民”,体现出维护网络安全的鲜明价值取向和终极目的,即坚决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近年来,一些老年人深受电诈之害,成为电信诈骗的重灾区,这一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与老年人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欠缺有很大关系。维护老年人切身利益,须有的放矢做好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公安、金融、电信等部门共同参与到这一系统的社会工程中来,为老年朋友的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网络安全靠人民”,强调了广大民众在网络安全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民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提升了,种种恶意侵害民众利益的伎俩自然会消遁于无形。其中,网络安全进校园的意义,在于青少年作为网络文化的参与者、推动者,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主力军。帮助其甄别真假、美丑、善恶、良莠,抵制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在网络空间的生存与传播,频繁触网的“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就一定会成长为爱网护网的未来好网民。
没有安全这个“1”,其余都是“0”。一年一度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是促进网络安全建设和提升民众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时间节点。虽然活动只有短短一周,但唤起全民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的责任,却是全周期的,贯穿网络发展的全过程。政府管理、社会监管、企业履责、网民自律形成强大合力,网络安全防线就一定会坚不可摧,网络就一定会兴利除弊,为民众带来更大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