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陇人相】甘肃藏医李玉宝:大爱诠释医者仁心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3-09-12 12:08:05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兰琴

在藏医李玉宝的诊所办公桌上,一位经他治疗痊愈的患者送了一幅非遗剪纸作品,纤手拈针,边上“妙手神针”四个字代表了众多患者心声和感激之情。

1972年出生于甘南州夏河县的李玉宝(藏名达瓦),从医30多年来,从甘南藏区医院到乡村牧区再到省城兰州,从“草原曼巴”到城市里的医者,从免费义诊再到潜心扎针制药,他始终对医学心怀敬畏,对患者心怀慈悲、一视同仁,成为患人们口口相传的好医生。

  大爱义诊——牧民心中的“草原曼巴”

前些天,在李玉宝的诊所开设的一个300多人的微信病友群里,看到他回到兰州的消息,一些患者便迫不及待地问哪天能看诊。而这样的微信病友群,目前有8个。

刚从四川甘孜州的牧区义诊结束返回兰州,李玉宝步履不停,又开始了日常看诊治疗。“这些年一直停不下,我不能放下病人不管呢。”李玉宝爽朗地笑着说。

初中毕业,他便在当时的甘南卫校藏医班学习,后参加工作。工作后考到西北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了三年的西医,又进入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学习藏医,后成为甘南州藏医医院的门诊医生。

除了坐诊看病,他还时常带上针和药,带着学生去甘南藏区和临夏州,爬山过河,进村入户,为当地人自费义诊,是当地人信赖的“草原曼巴”。“不管是多苦的地方,他都会去,就想为那些穷苦人看病,治好病。”他的儿子白玛医生说。

  坚守初心——弘扬藏医药文化救治病人

在甘南州时,李玉宝的诊室时常排起长龙,加上外出义诊,一年累计用针量近20余万根。如今,他在兰州的诊所分上午和晚上两个时段坐诊,省内和省外的患者慕名而来,还时常受邀去省外给病人看诊。

一位叫彭全国的老年患者曾是飞行员,耳聋耳鸣已10多年,按他的话说就是“别人说话我听不见,无法聊天,坐在一起时我就像傻瓜蛋一样。”经过李玉宝扎针治疗3个疗程,不仅治好了耳聋耳鸣,还治好了多年的失眠症,因此他特意送了一块匾额表示感谢。

像他这样治愈的患者很多,正如一位治疗腿病的患者说,像李玉宝这样的好藏医,值得被更多的人看见。

多年来,李玉宝从事临床诊疗的同时,潜心钻研藏药,完成藏医药相关课题十余项,部分课题获得全国民族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期间又两次参加黄帝内针公益培训班培训,他的针灸疗法技术更显成熟。如今,他还时常跟省内大医院的医生们学习交流。

李玉宝认为,比如运动损伤、耳鸣、耳聋、痛风、失眠、焦虑、抑郁、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病症,通过针灸理疗和口服藏药治疗后效果显著,许多病人可以康复,从而避免手术治疗。

凭借藏医、中医和西医的“加持”,他用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解除病痛,一心让病人少走弯路,少遭罪、少花钱就把病看好。“看病要有真本事,我们藏医学理论是很先进的,藏医对常见病也很擅长,我们传承了《四部医典》的精髓。”他说。

被誉为藏医学“百科全书”的《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末,由藏族医圣宇妥·元丹贡布宁玛所著,是现代藏医学的奠基之作。

李玉宝对藏医药文化心怀虔诚和赤诚,他认为对文化和知识一定要尊重,更要保护、弘扬和传承。为此,他十分重视“传帮带”,培养起了“接班人”。

重视传承——儿子和徒弟眼中的“严师益友”

李玉宝认为,学医一定要“跟师”,师承教育、临床实践都很重要。

儿子白玛医生跟李玉宝既是父子,又是师徒,他用一个词形容:“上阵父子兵”。“看着那么多患者被治好了,所以我们都会相信他的医术,会去追随他,跟着他学习。我也越来越坚定,我选择这条路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他说。

  年轻的南杰医生也是李玉宝师承的徒弟,现在的身份是“徒弟兼助手兼秘书”。除了扎针看病的技术,南杰感受更深的是从李玉宝身上学到的医德。“我的理想就是,做个像师傅一样受人尊敬的好医生。”南杰医生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