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金树栋
一位敢想、敢干,勇于追梦的西北汉子,在生他养他的故乡,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带领父老乡亲打造了车道岭村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的一片蓝天,成就了一位农民企业家的传奇。他,就是榆中县聚富园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维忠。
九月的车道岭村,天高云淡,绿树成荫。记者来到榆中县聚富园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见到了该合作社理事长高维忠,问到他如何引领车道岭村村民致富时,高维忠有点腼腆地娓娓道来。
1967年,高维忠出生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19岁时,他与该村的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凭借着忠厚踏实与自身的不懈努力,他从一名小工干起,慢慢开始承揽一些小活,再到后来成立公司,如今成为当地群众口中走出深山的“成功人士”。
“挣钱再多,也只能富我一家,带动村民一同致富才是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做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高维忠同志始终不忘回报家乡,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很穷,吃了不少苦,多亏了左邻右舍父老乡亲们的帮助照顾,现在条件好了,我要让家乡富起来、让乡亲们生活好起来。”
说到做到,2011年,高维忠说服家人,先后投资300万元建造容积2500立方米的蓄水池1座,修建容积17.2万立方米的塘坝一处;投资250余万元,新建集中安置点16户,投资20万元改造整理残垣断壁2000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农村面貌;投资56万元修建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和文化活动室,供群众和游人散心娱乐;硬化道路5公里,方便群众出行。
高维忠始终认为,只注重外在形象,难以改变村民拮据的生活。2015年,他投资500万元成立榆中聚富园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29户贫困户零元入股,尝试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但由于人工成本高、干旱少雨的气候因素制约,传统农作物种植亏损很大。“好好的赚钱生意不做,偏偏回到山里做这赔钱的买卖。”家里人特别反对,甚至到了断绝关系的地步。但是高维忠并不气馁,一面安抚家里人,一面再想别的办法,暗暗下定决心,“群众不富,我就不走”。高维忠先后共流转土地600多亩,种植樱桃、山楂等经济林和观赏林木33000余棵,养殖农家土猪200多头,散养土鸡3000余只,修建容积17.2万立方米的塘坝投放鱼苗10万尾。投资100万元建设民俗窑洞宾馆,精心设计花海50余亩,小型动物园里养着孔雀、羊驼、鸵鸟等观赏动物。在优化人居环境的基础上,与生态产业、休闲旅游结合,打造自然、清幽、素朴的乡村田园旅游。
高维忠告诉记者,截止目前,合作社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加月5万元,带动周边群众60余人务工,其中建档立卡户15户,年均增收15000元。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苗木的逐步长成,合作社将依托林下养殖、采摘垂钓、民俗体验,走出一条“合作社+农户+乡村旅游”的增收致富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发展有机结合。
车道岭村,大爱如疆。从高维忠获得的一系列荣誉中,记者清晰地看到了高维忠那一串串艰辛创业、守业、引领的足迹。车道岭村在高维忠的带领下,踏着和美乡村建设的铿锵节奏,正以高昂的姿态,迈开大步,谱写着灿烂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