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9月17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孙珩力)9月17日,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公路学会、“科创中国”岩石力学与重大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联合体主办的“科创中国·智惠兰州”国家兰海高速公路卡脖子工程“木寨岭隧道”论坛在临夏州永靖县召开。
由甘肃省公航旅集团投资建设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渭源至武都段的木寨岭特长隧道,因地质构造复杂、地应力高度集中、褶皱带活动强烈等特点,被称为兰海高速公路最后的“扼颈之环”。在院士专家团队提供智力支撑、一线建设者的奋力拼搏下,该隧道自2016年5月6日开工后,历经8年鏖战,双向30.4公里的特长隧道于今年7月全线贯通。
此次论坛,院士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总结梳理了木寨岭卡脖子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的技术难题和科学问题,提炼形成典型案例,为解决更多相似工程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科技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何满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王复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副书记、山东大学教授李术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同济大学教授朱合华;中国公路学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海涛等有关院士专家、科研工作者以及木寨岭特长隧道全体参建者代表出席此次论坛。
中国科学院院士、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孙钧通过视频方式致辞。
何满潮院士致辞时表示,艰辛鏖战8年,渭武高速木寨岭特长隧的最终贯通,宣告"米级"软岩大变形这一世界难题的最终攻克,为渭武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甘肃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和中南部经济带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木寨岭隧道作为甘肃省最长的公路隧道,承载着国家实现特长公路隧道修建技术突破的夙愿和众多设计者、建设者们的雄心。”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乔小兵致辞时表示,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为推动行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幕式后,何满潮以《感悟“木寨岭工法”——隧道开挖补偿法》为题、王复明以《地下工程水灾变防控技术的发展》为题、李术才以《地下工程突水突泥预测与控制》为题、朱合华以《岩体隧道围岩快速识别与动态安全控制分析》为题、乔小兵以《攻克“卡脖子”工程木寨岭特长隧道科技创新实践》为题先后作了报告。
当日下午,与会院士专家学者们围绕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与施工、高地应力挤压性软岩大变形隧道预应力锚索控制技术实践等相关主题展开学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