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中国金石总录数据库》亮相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3-09-21 10:14:09

中国甘肃网9月21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冯睿栋)用数字出版技术保护古籍文献是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会上还举办了“古籍数字化创新论坛”,专题探讨古籍数字化保护的未来。甘肃省作为古籍文化大省在古籍数字化保护方面又取得了哪些新成果,记者做了采访。

记者从甘肃展团获悉,本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携《中国金石总录数据库》《陇右文库》两个数字化项目参展,展示甘肃数字化保护古籍的新进展。

金石指碑刻、拓本等,是古人镌刻在石碑上,金属器皿上的文字、文章,是看得见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故事。10年前,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就开始面向全国整理中国金石名录,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建设《中国金石总录数据库》,为祖国金石文献建设网络“身份证”。

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副总编辑王蔷介绍,截止目前《中国金石总录数据库》(一期工程10期)共收录历代金石拓本文献近10万种14万拓、约5000万字,基本涵盖先秦至民国约2400年历史的主要金石文献遗存,形成了我国有史以来收录总量最多、范围最广、内容最全的金石文献资料总库。

王蔷说,《中国金石总录数据库》以全面收录中国境内历代出土秦汉以前钟鼎和石刻拓本文献为基础,下限截止1949年10月1日。同时全面收录流失海外的孤拓本、古拓本,逐步实现海外中华金石拓本文献的全面回归。

记者了解到,《中国金石总录数据库》作为甘肃古籍人整理的全国性古籍性数字资源,受到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重视,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中,收存发掘文献约占总量60%,稀见文献约占40%。其中元代及清末金石文献遗存量巨大,约占总量80%。尤其是民国至本世纪初最新发现的历代碑碣文献,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布,具有极高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同时,《中国金石总录数据库》编纂工作严格执行优拓本、精录文、简著录“三要素”原则,对拓文俗字、异体字、残字等参考相关文献逐字考释,保证了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和可供引用资料的可靠性。

“《中国金石总录数据库》还在继续更新完善,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新的金石文献发现,这些都需要我们及时更新维护,为我们国家的金石文化资源保护打开数字空间,使之更加有效的保护传承。”王蔷说。

与《中国金石总录数据库》齐名的还有《陇右文库》。

《陇右文库》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10年(2020-2029)规划重大项目,是甘肃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战略性、基础性和标志性工程,是甘肃的“四库全书”。

《陇右文库》收录以甘肃历代传世与出土原始文献为基础,以现甘肃省行政区划为主要区域范围(因历史原因或文献内容涉及陕西、宁夏、青海、新疆以及四川等周边地区,同时纳入收录范围),收录时限为先秦至1949年10月以前。

《陇右文库》共分方志、著作、金石文献、出土文献、敦煌文献、简牍文献、历代档案、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民间宝卷、历史图录、文献存目提要和附录12子库,共40编500卷,约4亿字。截止2023年8月,已完成《方志库》《著作库》出版,《民间宝卷库》《金石文献库》也将于今明两年陆续出版。

王蔷说,《陇右文库》使用底本数据均采自于原本,并取得原藏单位授权。甘肃省内采集遍及14市州86市县,省外采集以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大型馆藏为主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远藏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印度、瑞典等国的甘肃历史文献,已实现部分珍本回归。

在《陇右文库》编辑出版的同时,《陇右文库》数字化平台建设也于2023年3月启动。目前已完成金石库数字化建设,其他项目也将同步推进。

  王蔷认为,数字化出版为古籍保护开辟了新赛道,加装了双保险。同时数字化呈现更立体,更多元,这都为古籍长期保存提供了全新介质。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