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拓展多元产业 增强振兴活力

来源/ 作者/ 时间/2023-09-22 08:46:59

陇南日报记者 马智泉 杨丽君 王 芳 肖 红 李 董

九月的白龙江畔,果木葳蕤。站在两水镇后村大湾沟高处,俯瞰千亩油橄榄示范园,漫山遍野的油橄榄树上硕果累累,青翠欲滴,预示着今年的丰收。

“两水镇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基地,是武都区最大的油橄榄种质‘资源库’,目前共收集莱星、阿尔伯萨拉等油橄榄种质资源100多个。”两水镇镇长卢伟介绍说,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覆盖杜家沟村、两水村、后村三个行政村1.1万余人,“2022年挂果面积2100亩,鲜果产量126万公斤,产值760余万元,户均收入5000多元。”

“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价格,让大家发展油橄榄产业的热情越来越高。”卢伟说。

油橄榄是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木本油料树种,地处长江流域的陇南境内有多个干热河谷地区,其气候、土壤条件与地中海沿岸相似,是我国油橄榄引种栽培的“黄金地带”。

而地处白龙江畔的两水镇,适宜的纬度和海拔使得油橄榄成为优质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目前,两水镇油橄榄种植面积达2.2万亩、年产值550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据了解,近年来两水镇围绕区委“3+6”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任务,积极开展油橄榄树高接换优和特色产业3年倍增行动,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企业党支部等方式,以良种繁育为主线,积极推进油橄榄种质“资源库”建设,建立了育苗、栽培、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油橄榄产业发展体系。

两水镇大沟村村民张云,从原来的种植大户转变为育苗大户。

“我们培育的幼苗都是经过反复试验的,挂果率和出油率都很高,在向区内销售的基础上,还向云南、四川等地销售。”张云说,“育苗+种植”的模式,不但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又拓宽了增收的渠道,真正实现了双赢。

油橄榄产业发展生机勃勃,花椒、养殖、水稻、大樱桃等特色产业也是齐头并进。

时下,烟墩沟村420亩水稻开镰收割。稻田里,稻穗低垂,一片金黄,收割机在金色的“海洋”中来回穿梭,村民们在收割过的田地里捡拾散落的稻谷,装袋、运输……人与机械在田间地头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图景。

烟墩沟村村民陈龙告诉记者,现在种植水稻的土地原来栽种着花椒,但由于靠近拱坝河,土壤太过湿润,从而导致栽种的花椒树根部朽烂,产量低下。

“在政府的引导下,我们村将这片地种上了水稻,今年已是第二年种植。”陈龙说,通过总结去年的种植经验,今年换了新品种,收成还不错。

丰收,始于希望,结于丰盈。“要想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得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卢伟说,下一步,两水镇将继续探索多类型、多渠道的村级经济发展路径,带动村民增收,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好政策、人努力、天帮忙。如今,两水镇一片片涌动生机的田野、一个个茁壮发展的产业、一户户忙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释放着崭新的活力,化为跃动的音符,奏响乡村振兴的优美旋律。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