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记者 马智泉 杨丽君 王芳 肖红 李董
走进秋日的洛塘镇塄头坪村,绵延青山的山坳处,一座座大棚整齐有序,一排排菌棒密密排列。在武都区红平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正在忙着整理菌棒,重新疏松土地。
“今年第四茬的木耳刚刚采摘结束,我们正在做土壤修复工作,全力为羊肚菌的种植做好准备。”在塄头坪村木耳种植基地,合作社负责人杨红平高兴地介绍着木耳采收情况:“我们的种植基地占地120亩,共建成大棚79个,引进70万个菌棒,每年木耳的收入都很稳定,今年采收木耳60万斤左右,产值可达100万元。”
塄头坪村属于丘陵地势,独特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食用菌的种植。借助当地天然优势,2016年,村上因地制宜引进陇南市武都区红平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0亩,全力发展木耳产业。
积累了木耳种植的成功经验后,杨红平又将目光瞄准经济价值高的珍稀食药用菌“羊肚菌”。
“羊肚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价值也高。目前,国内市场的干菌价格基本上达到每斤400到500元,收入非常可观。”通过外出考察的机会,杨红平发现羊肚菌是冬种春收,生长周期只有3个月,结合“木耳+羊肚菌”的轮作模式,既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更能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凭着灵活的头脑和勇于尝试的拼劲,杨红平带领当地村民开始第一批羊肚菌种植。“去年,我们种植的120亩羊肚菌,产值达到400万元,主要销往兰州、成都、西安等地。”杨红平说,虽然实现了一定的产量,但是和预期还有一些差距,“羊肚菌和木耳、平菇等菌类不同,它对温度、湿度、光照等要求非常严格,种植技术不好掌握,投资也大,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探索更为科学的种植模式,在当地政府产业项目补贴和政策支持下,合作社与市农科所合作,在青陇示范园进行羊肚菌示范栽培工作,并通过外出学习考察、专家技术指导、技术人员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羊肚菌种植新技术、新知识,让羊肚菌产业真正在这片土地“扎”下根。
“今年,我们选育了‘六妹’‘七妹’‘梯棱’三个羊肚菌优良品种,从选种、搭棚、整地、通风到微灌,采取先进的管护模式,确保每一个环节顺利推进。”杨红平满怀信心地说,预计今年羊肚菌产量将达到800斤左右,已有外地的老客户在提前预订。
种植食用菌,收获好“钱景”。目前,种植基地主要以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为主,通过流转土地、务工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据统计,2022年,基地累计吸纳务工村民1800多人次,参与到搭棚、下种、管护等工作中,每人每天务工收入100到150元左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洛塘镇依托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多家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大力发展黑木耳、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同时引导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吸纳务工人员,有力带动农户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振兴的多元化道路,持续落实产业奖补政策,着力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不断丰富群众收入渠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洛塘镇党委副书记王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