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添添闺蜜机,其实他都是一个智能平板,家用电视音显示器,这款智能平板也是小度品牌,也是今年刚刚上市的一款显示屏,它用起来非常的方便,随心可移动,所以说称之为闺蜜机,当然了很多朋友对小度添添闺蜜机了解的是非常之少,那么小度添添闺蜜机怎么样,是否值得大家入手,下面笔者通过它的功能,价格,体验亮点来告诉大家内幕!1、功能首先小度添添闺蜜机,它是一款可以全天行走的,27寸的全能超大平板,也就是说它是一款可以随时进行移动,无论放在床头,客厅均可以使用的平板,内置有电池,而且具有清新的万向轮,一推即走,用起来非常的方便,而且他也是可以支持旋转,升降,旋转可以达到180度旋转,无论是顺时针逆时针都支持90度的旋转,清洁方面也是支持后仰25度,俯角20度。总的来说这一款智能平板,用起来很方便,而且它的内置电池续航的时间也是比较长,充满电可以,使用5个小时追剧是没有完全问题的,如果当时听音乐的话可以长达13个小时。从配置上看也不错这一款它搭配的是6GB的运行内存,支持蓝牙wifi连接,蓝牙,手机连屏,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它也是前前置摄像头500万的像素,用来当家居安防,视频通话都是可以轻松搞定的了。过去一周,银门银行、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先后“”,震惊全球金融市场。美联邦政府紧急出手,推出一系列补救措施稳定人心,防止“多米诺效应”冲垮金融业乃至波及整个经济。不过,虽然美国总统拜登坚称“美国银行系统安全”,但市场并不买账,硅谷银行破产引发的“余震”仍在持续。 此次银行关闭事件折射出美国金融系统存在哪些风险隐患?将如何影响全球金融市场?会不会演变成系统性风险乃至金融危机?国际市场密切关注。 银行“” 引发市场连锁反应 3月8日至12日,美国三家银行——银门银行、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相继清算或关闭。其中,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已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要求有意收购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银行在3月17日前提交竞标,希望以整体出售方式让两家银行重返私营经济领域。 硅谷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拥有17家分行,是全美国排名第十六位的银行。硅谷银行关闭是自2008年9月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关闭事件,也是美国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案。 为了防止发生挤兑事件,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积极表态并采取行动,但市场并不买账。3月13日,全球银行股遭遇“黑色星期一”,美股银行股集体下跌,多只个股触发熔断。除硅谷银行外,第一共和银行等其他经营方式和客户构成较为类似的银行或将面临相似窘境。资本市场面临恐慌情绪传染和流动性紧张。 因担心银行业动荡冲击中小银行贷款业务,华尔街投行高盛3月15日下调美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期0.3个百分点,至1.2%。高盛指出,资产值低于2500亿美元的银行,承担了美国约50%的商业和工业贷款。其中,中小银行承担了美国六成的住房贷款以及八成的商业地产贷款。一旦储户对银行信心流失,出现大面积提现的情况,中小银行将被迫压缩贷款业务以保证自身流动性充裕,而这将抑制美国经济增长。 硅谷银行在加拿大、丹麦、德国、印度、以色列和瑞典等国家都有分行。硅谷银行危机也引发了欧洲其他国家监管机构对硅谷银行在当地子公司以及银行业潜在风险的重视。3月12日至13日,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国金融监管机构先后宣布暂停硅谷银行子公司在各自国家的业务。 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已引发连锁效应。当地时间3月15日,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流动性困境加剧,在自曝过去两个财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缺陷”后,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拒绝进一步提供金融援助,瑞信股价重挫。 因其业务遍布欧美多国,瑞信困境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3月15日,瑞信银行一度暴跌30.8%,创下历史新低并领跌欧洲银行业指数,创1995年美国IPO以来收盘新低。这也导致欧洲主要三大股市3月15日全线大跌,跌幅超3%。泛欧股指斯托克600指数的银行板块重挫7%,创一年多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内外夹击 激进加息成为主因 “此次美国政府出手很快,手段明确且有节制,但要平息金融市场震荡还需要一些时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政府虽然出手干预,但并未为这些银行兜底。现在,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主要靠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希望通过市场力量干预,而不是靠政府直接救市。美联储发布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只保障储户利益,并不保障投资者利益。对于投资者来说,在硅谷银行危机的影响下,他们所持银行资产的估值面临大幅削减风险,所以市场出现了“情绪抢跑”现象。 作为最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风暴眼”,硅谷银行“猛然崩塌”的原因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3月12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硅谷银行关闭,其核心问题在于美联储持续上调利率,导致该银行所持债券等金融资产市价不断下跌,而非技术行业问题。 过去一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限已从0.25%飙升至现在的4.75%。很多分析人士预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再加息0.5个或0.75个百分点。 “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是硅谷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对本报记者分析,此前,硅谷银行在流动性宽松时期吸收大量存款并配置长期限债券资产,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导致利率风险急剧上升。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加息,特别是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利率倒挂”背景下,硅谷银行负债成本陡然上升,持有的大量债券资产价格暴跌,存款人集中取现,导致银行流动性枯竭。 “内外夹击让硅谷银行陷入困境。”陈凤英分析,近两年,新科技革命的加速度远超预期。众多科技创新企业处于转型期,融资需求大。但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融资困难的背景下,很多初创科技企业纷纷从硅谷银行大量提现,形成流动性缺口。为填充流动性缺口,硅谷银行不得不出售其资产组合,由于此时利率已经处于高位,资产出售形成了较大损失。这种以斩仓亏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简称“AFS”)来筹措流动性的行为,加剧了市场对其流动性不足的担忧,造成存款挤兑。硅谷银行相对集中的科创类企业客户群体加速了这一“死亡螺旋”。 此外,美国对中小银行监管较为宽松,也是导致硅谷银行“闪崩”的重要原因。资料显示,2018年,美联储基于《经济增长、监管放松和消费者保护法案》,对金融机构监管标准进行了修订,将银行分为五档,对第四、第五档银行资本要求、流动性监管要求均有“松绑”。硅谷银行处于第四档银行范畴,根据监管要求,不需要设置逆周期资本缓冲,可以将累计其他综合收益(AOCI)项目从资本中扣除。AOCI包括某些资产和负债在变现前未实现的收益或亏损,该项目从资本中扣除后,即便银行出现浮亏,资本充足率仍保持“虚高”。 敲响警钟 恐慌情绪仍在蔓延 投资银行经理弗雷德里克·罗素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称,硅谷银行可能“只是地窖里的第一只蟑螂”。 当地时间3月15日,国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警告称,近期,美国银门银行、硅谷银行、签名银行接连“爆雷”,或清算或关闭,只是初步暴露了美国银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面临的问题。这可能是一场“缓慢滚动的危机的开端”,之后可能会有更多金融机构面临查封和关闭。 英国广播公司称,硅谷银行关闭事件震荡全球金融市场,加拿大、英国等多个市场都受牵连。市场担忧硅谷银行倒闭犹如2008年的“雷曼事件”,恐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新春第一会”聚焦哪些内容 1月28日是农历兔年的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此次大会主会场参会人数达1000人,其中参会企业超500家。同时,大会以视频直播形式开至全省各地市、县(市、区),分会场参会人数达2.5万人,是近年来广东省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会议。 《南方日报》在当天头版刊发题为《岭南处处是春天——写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之际》的文章。文中指出,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就在广州召开,足见高质量发展在广东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足见省委、省政府抢抓时间、抢抓机遇,积极动员全省上下快速投入高质量发展的拳拳用心和有力行动。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会上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安排各地市、各单位、各方面的代表表态发言,就是要表决心比干劲,比勇挑大梁的胆识和能力,展现开局的势头、新春的气象,在全省兴起齐心协力抓发展的热潮。广东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面临“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经济发展不可能继续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唯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突围”。 针对2023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广东省内21个地级及以上市委书记悉数立下“军令状”。比如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称,广州市计划2023年GDP突破3万亿元,增长6%以上,投资、消费、进出口要实现“三个1万亿”的目标。2022年,广州市GDP总量为2.88万亿元,同比增长1%。 28日安徽省也召开“新春第一会”,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规格同样盛大,大会以电视电话会的形式召开,各省辖市及县(市、区)设分会场,从省级一直开到乡镇。在安徽大剧院主会场,约900名党政干部和市场主体代表参会。 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表示,新春第一会,省委不提新口号,但注入新内涵。会议目的就是树典型、立导向,表彰激励对安徽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单位;明态度、强决心,彰显省委持之以恒抓作风的坚强意志;振精神、提效能,推动全省收心归位起步开局。 同日安徽省还发布了《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方案》,要求对存量规模较大、当前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资产,着力用好金融工具重点盘活。对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等,通过吸引社会资本统筹实施项目改扩建。对长期闲置但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的项目资产,注重引入专业力量有序推进市场化运营。 浙江省的“新春第一会”聚焦创新。28日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会上强调,要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动以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多方发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与此同时,上海、江苏、辽宁等地接连发布重磅文件,对今年经济工作再谋划再部署。辽宁省政府1号文件《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辽政发〔2023〕1号),提出加强企业金融信贷支持、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推动消费复苏回暖、积极盘活存量资产等九方面共二十七条举措,推动全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胜利。 江苏省政府1号文件《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苏政规〔2023〕1号)于近日发布,42条政策举措聚焦经济运行中的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打通堵点卡点难点,全力扶持和鼓励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优质增量。 江苏省发改委党组书记沈剑荣说,我们广泛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经济运行中的堵点卡点,特别是市场主体的困难问题和诉求建议,重点聚焦消费市场不振、投资信心不强、外贸订单下降、稳岗扩岗难等问题,以及一些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文化旅游、交通物流、住宿餐饮等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诉求建议,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用政策“暖流”温暖市场主体。 着力恢复和提振消费,对于江苏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意义重大,也成为上述措施重点提及的内容。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周晓阳介绍,供给端重点是加快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促进供需良性互动;需求端重点是提升消费促进活动的带动效应,持续释放消费潜力。省级商务发展资金将重点在这两方面予以支持。 稳外贸方面,江苏将从拓市场、稳经营两方面协同发力,江苏省级商务发展资金将安排7亿元支持外贸稳中提质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开展“百展万企拓市场”行动,支持企业参加超过100余场境外线下的重点展会,以及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加大对展品运输、商旅等费用的支持力度等。 上海市1号文件聚焦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是上海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第6年,在此前5版优化营商环境方案的基础上,1月28日上海印发《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沪府办规〔2023〕1号),进一步提升上海营商环境的影响力及综合性优势,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6.0版行动方案在保持与前5个版本相衔接的延续性的同时,加强了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注重进一步发挥好浦东、临港新片区、张江、虹桥、一体化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先行先试作用,同时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公共服务、监管执法、法治环境等方面出发着力集成创新,切实落实好市场主体感受直接的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2022年各地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新增城镇义务教育学位500余万个;普通高中学校数量1.50万所,比2021年增加441所;特殊教育学校2314所,比2021年增加26所。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学位的比例达95.2%,比2021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 3月30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患者医疗费用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4月1日起新冠患者医疗费用保障政策调整至常规医疗保障政策。2023年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联合制定了新冠患者医疗费用临时特殊保障政策。临时政策规定,扩大医保支付的药品范围,对住院费用实施全额保障,对基层门诊费用实行专项保障,参保患者在基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与新冠病毒感染救治有关的门急诊费用,原则上不设起付线和封顶线,报销比例不低于70%。上述政策先行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有效保障了新冠患者就医用药需求,缓解了大医院医疗压力,助力群众平稳度过感染高峰期。目前全国疫情已趋平稳,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的决策部署,因时因势动态优化医保政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乙类传染病的防治要求,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通知》,明确了4月1日起,将“住院费用全额保障”“基层门诊专项保障”等特殊保障政策回归至常规医疗保障政策,参保患者符合规定的新冠医疗费用,将与其他20余种乙类传染病实施相同的医保报销政策。同时,为避免个别患者因病情较重、费用较高而产生沉重的经济负担,《通知》专门提出各地要加强对新冠患者医疗的费用监测,对符合救助条件、个人负担较重的患者按规定及时给予医疗救助。目前,有些药品纳入了新冠诊疗方案,但尚未正式纳入医保目录。针对此类药品,《通知》规定,如符合有关条件,仍可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目前,国家新冠诊疗方案内的部分新冠治疗药品尚未正式纳入医保药品目录。此前对有关新冠治疗药品的医保临时性支付政策将于3月31日到期。为了降低社会负担,引导医疗机构使用质量可靠、价格适宜的药品,也为了进一步丰富临床用药选择,提升新冠治疗药品的可及性,《通知》明确,国家新冠诊疗方案内且被列入“疗程治疗费用与医保目录内同类药差异较小”类别的新冠治疗药品,可临时性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目前,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民得维)、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先诺欣)以及来瑞特韦片(乐睿灵)的报价,均不高于医保目录内小分子新冠药最大疗程治疗费用的1.8倍(即630元/疗程),符合“疗程治疗费用与医保目录内同类药品差异较小”等条件,将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后续,其他新冠治疗药品的价格如果符合条件,医保也将按规定临时支付。 近日,多地发布公务员考试公告。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对于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的报考年龄,放宽到40周岁以下,其中大部分地区放宽年龄限制已经不是第一年。今年河南、广西两地首次放宽年龄限制。 多地放宽年龄至40岁 日前,全国多地发布2023年省考的考试公告,在招录条件上年龄的变化引发社会热议。过去,报考公务员年龄不能超过35岁。不过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两地首次放宽年龄限制。在广西2023年公务员考试公告中,面向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退役军人招录的职位和海监(渔政)船员职位、艰苦边远地区乡镇职位,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2年1月31日以后出生),是否放宽由招录机关决定。 2023年河南公务员省考公告中提到,除对年龄有特殊要求的职位外,对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2年1月以后出生)。此外,河南今年对报考人员毕业证获取时间的要求也有所放宽。公告显示,对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方式完成学业的人员,放宽至2023年1月底前取得毕业证。 北青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近年来全国已有多地放宽报考年龄限制,包括贵州、江苏、山东、浙江、天津、湖北、重庆、江西、云南等二十余省市,对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年龄放宽至40岁。辽宁省近几年对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以及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工作中获省直辖市以上党委、政府或省级以上部门表彰的,报考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河北警察部分岗位放宽至35岁 此外,部分地区还放宽了对公务员报考户籍地的限制。北青报记者发现,2022年重庆公务员公告显示,招考对象为取得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学士及以上相应学位的人员,以及取得国民教育专科及以上学历的重庆市辖区户籍人员(包括生源地为重庆市的2022年毕业生)。而在今年重庆公务员公告中,对学历的要求则调整为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即可。 通常人民警察类职位要求不超过30周岁。不过河北省近几年在这一类部分岗位上年龄放宽至35岁。河北的公告中写道: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应届硕士及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和报考法医职位的,一般不超过35周岁;报考司法行政部门监狱、戒毒所、管教所一线干警职位的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及报考狱医、心理矫正等特殊职位的一般不超过35周岁自1月8日起,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不再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对感染者不再实施隔离。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入境中国不再需要进行隔离,只需在入境前48小时内申报核酸检测结果。这项政策的改变在中国三年的抗疫历程中是一个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针对中国防疫措施调整,CGTN面向全球重磅推出专题片《破局》。专题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以各领域权威专家和关键当事人的声音,结合主持人评述、数据、图表,有理有据地向全球受众阐明,疫情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主动、科学、有序制定防疫政策,并基于疫情发展和变化,不断优化调整政策,为疫苗药物研发赢得窗口期,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专题片以国际视角回顾中国抗疫三年历程,有力回击了西方对我防疫政策放开时机和准备情况以及医疗资源保障等方面的抹黑和质疑。 中国抗疫的经验和成效 2019年12月27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世界多地也先后发现。一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疾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三年来,这个名字总与封锁、核酸检测、口罩、伤痛,甚至死亡相关。 专题片以充满烟火气的场面开场,进而回顾了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和成效,突出中国的科学决策、制度优势以及人民至上的理念。例如,针对疫情初期的封城,专题片引用了2020年3月《科学》杂志发表的由来自中、美、英等国20多位权威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研究发现,封城措施将新冠病毒传播至其他城市的时间平均推迟了约2.91天,这一举措为中国130多个城市应对新冠肺炎提供了额外的准备时间。 但是封锁不是应对疫情的最终解决方案。如何与病毒作战并将其对公众的威胁降到最低是中国政府的目标。2019年疫情暴发后,中国立即分享了该病毒的首个全基因组序列,并开始了疫苗研发。2020年4月,中国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进入第二阶段临床试验。这是世界上首个进入该阶段的新冠病毒疫苗。2020年12月31日,中国首个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逾34.6亿剂次,疫苗全程接种率超过90%。 三年来,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中国始终坚持积极评估现实,动态调整防疫政策。片中主持人细致梳理九版方案推出时机和原因,向海外用户阐明中国的防疫政策是基于疫情动态发展,进行的主动、有序、科学、可控的政策调整。播放视频画中画 通过回顾,可以看出,三年抗疫过程使中国避开了毒性更大的变异毒株,赢得了疫苗、药物研发时间,降低了重症率和死亡率,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表示,世卫组织乐见中国针对防疫政策进行调整。她认为,各国都需要在病毒防控、经济发展和社会正常运行之间找到平衡。 全面统筹防疫和经济发展 三年来,新冠病毒蔓延扰乱了全球的诸多行业。世卫组织数据显示, 全球旅游业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前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为3.5万亿美元。2020年,这一数字降至1.6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说,到2020年底,90%的国家经济规模比年初有所下降,并预计2020年和2021年,全球GDP累计损失将超过12万亿美元……播放视频画中画 中国政府全面统筹防疫和经济发展,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成为当年唯一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4%,为近10年来最快增速,超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期和中国政府的目标。数字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占国内生产总值近40%。2022年的前十一个月,中国的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4.2%。中国的经济总量预计将超过120万亿元。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 面向未来 中国有14亿人口, 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是面对新冠病毒最脆弱的人群。保护老年群体成为目前抗疫的主要任务之一。截至2022年11月28日,仍有约2500万老年人未接种疫苗。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快速做出反应。例如,对于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注射疫苗的人,推出吸入式疫苗。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需要向公众解释为什么会有新的措施出现,并迅速为老年人接种疫苗,同时储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播放视频画中画 正如视频中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国家防灾中心主任杰夫·施勒格尔米尔希所说,归根结底,这并不是一个追求“完全无害”的竞赛,而是哪种方法比其他方法造成的伤害更小…… 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加大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稳定药品价格和供应。例如,在北京,政府向5家大型药品批发企业派出50多人组成的联合工作组,缓解防疫药品紧缺局面。来自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该公司在一周内为北京的4000多家客户提供了300多万盒抗疫药物,其中包括300家医院、2200多家社区卫生中心和1500多家零售药店。播放视频画中画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三年历程,让中国学习了很多,也让中国感悟了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在与病毒的斗争中,中国一直保持着科学和严谨的态度,牢牢掌握抗疫战略的主动权。未来充满机遇,随着国内各行各业持续恢复,中国与世界也将重建互联互通,迎来新的发展。 但是封锁不是应对疫情的最终解决方案。如何与病毒作战并将其对公众的威胁降到最低是中国政府的目标。2019年疫情暴发后,中国立即分享了该病毒的首个全基因组序列,并开始了疫苗研发。2020年4月,中国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进入第二阶段临床试验。这是世界上首个进入该阶段的新冠病毒疫苗。2020年12月31日,中国首个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逾34.6亿剂次,疫苗全程接种率超过90%。 三年来,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中国始终坚持积极评估现实,动态调整防疫政策。片中主持人细致梳理九版方案推出时机和原因,向海外用户阐明中国的防疫政策是基于疫情动态发展,进行的主动、有序、科学、可控的政策调整。播放视频画中画 通过回顾,可以看出,三年抗疫过程使中国避开了毒性更大的变异毒株,赢得了疫苗、药物研发时间,降低了重症率和死亡率,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表示,世卫组织乐见中国针对防疫政策进行调整。她认为,各国都需要在病毒防控、经济发展和社会正常运行之间找到平衡。 全面统筹防疫和经济发展 三年来,新冠病毒蔓延扰乱了全球的诸多行业。世卫组织数据显示, 全球旅游业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前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为3.5万亿美元。2020年,这一数字降至1.6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说,到2020年底,90%的国家经济规模比年初有所下降,并预计2020年和2021年,全球GDP累计损失将超过12万亿美元……播放视频画中画 中国政府全面统筹防疫和经济发展,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成为当年唯一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4%,为近10年来最快增速,超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期和中国政府的目标。数字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占国内生产总值近40%。2022年的前十一个月,中国的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4.2%。中国的经济总量预计将超过120万亿元。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 面向未来 中国有14亿人口, 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是面对新冠病毒最脆弱的人群。保护老年群体成为目前抗疫的主要任务之一。截至2022年11月28日,仍有约2500万老年人未接种疫苗。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快速做出反应。例如,对于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注射疫苗的人,推出吸入式疫苗。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需要向公众解释为什么会有新的措施出现,并迅速为老年人接种疫苗,同时储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播放视频画中画 正如视频中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国家防灾中心主任杰夫·施勒格尔米尔希所说,归根结底,这并不是一个追求“完全无害”的竞赛,而是哪种方法比其他方法造成的伤害更小…… 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加大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稳定药品价格和供应。例如,在北京,政府向5家大型药品批发企业派出50多人组成的联合工作组,缓解防疫药品紧缺局面。来自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该公司在一周内为北京的4000多家客户提供了300多万盒抗疫药物,其中包括300家医院、2200多家社区卫生中心和1500多家零售药店。播放视频画中画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三年历程,让中国学习了很多,也让中国感悟了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在与病毒的斗争中,中国一直保持着科学和严谨的态度,牢牢掌握抗疫战略的主动权。未来充满机遇,随着国内各行各业持续恢复,中国与世界也将重建互联互通,迎来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