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社区工作人员为群众讲解医保政策
临夏县先锋乡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本报记者 马博文
“尺寸不符合标准,我就自己操作设计效果图申请办理,但好几次都没通过。”今年4月,临夏市某婚纱店的张程遥十分焦虑,开业在即的婚纱店,却在办理门头审批过程中遇到了麻烦。
对此,张程遥很烦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来到临夏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寻求帮助。没想到仅仅一下午的时间,工作人员就协调广告公司对张程遥的婚纱店门头出具了设计效果图,并开通绿色通道,缩短办理时间,使其顺利通过了验收。“工作人员很热情,办事效率很高,‘办不成事’窗口真给我帮了大忙!”张程遥满意地说。
从“办不成”到“想办成”,再到“能办成”,不仅是我州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改革的成果,也是全州干部作风转变的一个缩影。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永恒的大课题、时代的大文章。近年来,州上把作风建设作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决战脱贫攻坚、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三抓三促”行动、“结对帮扶·爱心甘肃”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广大干部的精气神得到空前提升,干事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特别是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应急处突等一系列考验中,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出机关、扎根基层、走近群众,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听农民言,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铿锵足音响彻村村落落,如春雨滋润,濡染出满目生机。
如今,行走在临夏大地,看到的是各级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的多了,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为民意识增强了,推诿扯皮、慵懒散漫的少了,为民办事、主动服务的多了;听到的是群众对干部的赞许,感受到的是竞相发展的蓬勃生机,“爱国爱党爱家乡、团结奋进创一流”的临夏精神已融入每个人心中,各族干部群众用奋斗创造幸福,笑意写在老百姓脸上。
家庭收入如何?未来生产生活有哪些规划?每一次暖心问候,都是为了拉近群众与干部之间的距离;孩子考上大学怎么申请助学贷款?如何缴纳和领取养老金?医保政策有哪些变化?每一次政策解答,都是为了帮助群众解决现实难题,工作中的一句句询问、一声声关心,道出了广大党员干部对帮扶群众的牵挂。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各级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与群众一起苦、一起干,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天大的事,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解难题、办实事,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特别是基层干部、驻村干部在最吃劲、最艰苦的一线摸爬滚打、挥洒汗水,有的带病坚守岗位轻伤不下火线,有的顾不上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毅然奔赴脱贫攻坚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使命、担当情怀。“我们最主要的工作是解决群众困难,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建设文明村,实现脱贫目标。如果不去一线,这一切都是空谈。”这是我州驻村帮扶干部对帮扶工作的深刻认识。
“以前我们村主要种植土豆、玉米等,产量低,每亩每年只能挣800元左右,在中石化的帮助下,现在我们改种藜麦,产量上去了,每亩最少能挣2000元。”东乡县大树乡乔鲁村马有龙说。自帮扶东乡县以来,中国石化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积极履行央企帮扶责任,带着对临夏人民深厚的情谊,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51亿元,派出扶贫干部6名,全方位开展帮扶工作,助力解决当地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有效增进民生福祉。
在脱贫攻坚伟大进程中,广大干部真情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同时,各族群众也发自内心地把干部当家人、当亲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年幼儿童,都在用“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碗热饭”表达着对干部最朴实的感激之心,体现着对党的感恩之情。
时间回到2020年,一场席卷全国的疫情打破了临夏的宁静。危难关头,州委、州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落实“快准狠”的防控措施,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直面危机,迅速行动,迎难而上,发起了一场州、县、乡、村党员干部带头、全员联动的疫情阻击战,筑起了一座疫情防控的新“长城”。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申请到最困难的地方”……2022年7月16日,我州101个州直机关和省属在临企事业单位的572名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州委、州政府号召,主动请缨,全面下沉防控一线。卡点值守、核酸采样、物资配送,处处有他们的身影;倾听诉求、纾困解难、攻坚克难,事事彰显他们的担当。这些值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的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做好党群同心的“宣传员”、奋勇抗“疫”的“战斗员”,成为“疫”线防控的中坚力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这些耳熟能详的乡村俗语,饱含着老百姓对优秀村级带头人的热切期盼。
从2020年8月开始,州上创新开展基层干部“数家珍、说变化、话未来”和广大群众“说变化、感党恩、爱家乡”两项活动,组织乡村两级党组织挖掘村情家珍,总结宣传乡村巨大变化,展示脱贫攻坚重大成就,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充分激发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提振了大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精气神。
“我们村是第一位临夏籍共产党员胡廷珍的故乡,我们将挖掘保护好这一红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在临夏县开展的“数家珍、说变化、话未来”交流展示活动中,先锋乡赵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车启婷自豪地说。
“两项活动”是全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的一次有效探索和创新,通过活动实践,进一步锤炼了基层干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战本领,让每名乡村干部对村情户情都做到如数家珍,成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家乡代言的“活名片”,凝聚了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磅礴力量,增强了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临夏建设注入了强劲活力。
宽敞明亮的食堂内,老人们坐在餐桌前,一边享用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开心地话家常……这是发生在临夏市南龙镇尕杨家村孝老综合服务中心“幸福食堂”的一幕。“食堂离家近,每天都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尕杨家村村民张志明说。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州上着眼加强“一老一少一困”重点群体关爱服务,大力推进“关心关爱幸福食堂”建设,有效解决了失能、失智、独居、高龄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困难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吃饭难”问题,搭起了党群服务“连心桥”。
作风大转变、环境大优化、干群大和谐、项目大建设、民生大改善……一个地方的发展,兴在干群精神,成在干群精神,纵观过去几年,我州党风政风民风有了明显变化。
变化里,有干部作风的显著转变,一大批“有情怀、有血性、有担当”的临夏好干部不断涌现。
变化里,有临夏高质量发展的充沛后劲,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让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夯实。
变化里,有民生改善的群众笑脸,我州广大党员干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赢得了民心、赢得了支持,凝聚了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