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通渭:90后聋哑女孩吕娟娟

来源/ 甘肃广电总台 视听甘肃 作者/ 时间/2023-10-11 10:07:04

春有百花秋有月,纤纤细笔绘人间。在通渭县,有这样一位聋哑女孩,名叫吕娟娟,她虽然听不到世界完整的声音,但她用画笔表现对生命完全的热爱。在她笔下,翩翩飞舞的燕子衔泥而归,羽毛丰满的鸟儿在花团锦簇中啾鸣,成串的紫葡萄在田野间绽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吕娟娟用画笔画锦绣山河,描美丽乡村,谱写生命赞歌。

见到吕娟娟的时候,她正铺开宣纸,晕染笔墨,用一只清水笔和一支颜料笔交叉分染画卷。一幅精彩的画作刚刚“出炉”,只见画中挂着一串串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玉米棒子,三只大公鸡昂首挺胸,阔步踱走在农家院子里,仿佛在“喔喔喔”叫着。画上仿佛跳跃着鲜活的生命,吐露着热切的希望。

如果不说话,眼前这个瘦小的女孩与同龄人无异,活泼、开朗、爱笑,但是生活给她开了个玩笑,因为各种原因吕娟娟出生时便成了语言听力残疾(一级)。8岁时,村里的学校不肯收她上学,父亲站在老师办公室前反复央求。“她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吗?”老师不无担忧。在父亲的坚持下,学校终于接收了她。

可是听不见老师的话意味着学习上的挫折,她苦恼、愤懑,天生的缺陷仿佛一堵墙挡在她面前。她下课时把自己困在角落里,一个人在纸上涂涂画画。直到有一天,老师同学看到了她画的花,冲她比起了大拇指。她拾起了信心,画画的种子在心中“砰”地一下“发芽”了,原来可以用画笔在无声世界里“突围”啊!

后来,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吕娟娟拥有了助听器,也学会了手语,还尝试着学说话。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她就埋头作画,校长看出她的热爱和刻苦,把她推荐给通渭的两名美协会员。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她的画技越来越精湛。也是在这时候,她第一次接触国画,开始工笔画的正规训练,逐渐由一名“旁听生”变成了“门内汉”。

她笔耕不辍的练习,有时把手磨破了都没发觉。画画是门苦功夫,离不开日复一日的重复练习。画室里一迭迭混色的颜料盘、一瓶瓶用尽的墨汁、一根根变秃的毛笔见证着她的成长。她克服语言障碍,向名家老师学,向学长学姐学,向优秀作品学。天色黑了,看着墙角里揉成团的废纸,她又重新铺开新画纸,继续作画。前行的路上,老师的引导、家人的鼓励、同伴的支持,都汇聚成她坚持不懈的力量。

面对别人的否定,她一笑而过。每次拿起画笔,她的内心充满了欢喜。横线、竖线、曲线,线条勾勒间,她看到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那里鸟语花香,春天的诗意、夏天的繁茂、秋天的静谧、冬天的肃穆能够尽收笔底。虽然她听不到世界的声音,但她想画出世界的美丽。

吕娟娟很喜欢《琵琶行》里“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句诗,虽然听不到琵琶的婉转乐音,但她能想象到美妙的画面。“原来声音也可以用画面来表现。”也因此,她很喜欢画戏曲家,仿佛笔下的人物也在歌唱。

从艺7年,吕娟娟获了很多奖,也参加了很多展览,她还开了网络直播,来看画、买画的网友逐渐增多,她现在靠画画养活自己并补贴家用。目前,她在网络平台上收获了13万点赞,还荣获中国残联“仁美”书画摄影大赛绘画组三等奖,获“华夏品牌名家、五星艺术名家”荣誉称号,作品入选通渭县师生书画展暨悦心杯书画大赛小学生展、入选甘肃省残疾人书画绘画摄影大赛展……

不会说话,怎么表达自己?吕娟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画笔就是她的“嘴”,她用画笔“讲述”生活。聋哑,是生命永远的遗憾,但她用坚持和热爱,让遗憾开出美丽的花来。沉默孕育着力量,无声更胜有声,她就像自己笔下的花一样,安静且坚韧,逆风不惧,暗香浮动,挺立枝头。

(通渭台:何仪 陈逸南 牛宇)

  来源:通渭县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