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10月12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慧雅)11日,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分论坛“科学传播与模式创新”在张掖举行。两岸专家、学者紧紧围绕“科学传播与模式创新”这一主题分别阐述各自观点,现场开展互动交流。
期间,兰州大学生态学院青年研究员赵序茅、台湾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张世贤、甘肃科技馆讲解员张大伟、内蒙古科学技术馆馆员王璐婷等分别作了题为《科普的三重境界》《科普创新科学传播方式》《创新科技馆展厅主题活动的分析思考》《叙事·话语·价值:科学传播视域下国产科普纪录片的创新表达》的主旨发言。
赵序茅表示,科普作为科技创新的“一体两翼”,是国家科技水平和创造能力的体现,是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科普可以扩大科研的视野,科研可以提升科普的深度,因此,科普极为重要,他认为,科普的三重境界应为:知识导向、思维导向、价值导向。
“让孩子们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让他们觉得科学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发表了数十篇学术文章、出版了数十本科普著作,赵序茅作为科研和科普达人,在科研工作和科普实践中一路走来,他觉得,科普写作要具有科学性、传播性和思想性,日常生活中,不仅孩子们需要科普,成年人也同样需要科普。
如何将小众的科学知识普及到大众?赵序茅希望从最初的科学知识传递发端,通过培养科学思维,调动人们对科学的探索,让大家了解科学知识,建立科学思维导向,最终达到思想启迪。
在张世贤看来,科普具有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而如何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接受、吸收科学知识?这是他思考最多的问题。
张世贤认为,要不断提升科普的有效传播方法,进一步加强互动性、多元性,让科学新知识转化为生活语言,运用一般论述方式,通过多样化传播手段,让科普内容更加浅显易懂,更具吸引力、说服力。
“我们以展厅为主阵地,以特定的科普主题为中心,利用展览空间和展示内容,针对不同年龄、兴趣和知识水平的观众,开展一系列富有互动性、体验性的科普传播活动。”张大伟表示,近年来,甘肃科技馆打破了传统科普输出方式,展厅内设科普实验教具,通过完成科普课堂教学,以科普动手做、科学表演秀、科普知识闯关答题、亲子科普互动小游戏等,用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大众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把科学的丰富、深邃、迷人之美传递给更多人,以激发全民的创新活力。
同时,甘肃科技馆还通过动态模拟实验、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生动的讲解演示、多样的工作坊培训等,以互动交流和反馈机制,引导观众参与其中,进而增强公民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通过科学普及,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敬科学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