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3载发展探索,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甘南综合试验站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甘南牦牛养殖体系,取得了显著的养殖效益,助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科技润草原
○石红梅 马登录
金秋的夏河县牙利吉乡尼玛龙村阳诺尔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草场上,牦牛膘肥体壮。作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甘南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在甘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甘南州畜牧工作站(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的科学指导下,建立了系统的牦牛杂交改良模式和高效养殖方式,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50个体系之一,2011年,甘南综合试验站通过竞聘遴选加入,是该体系的6个牦牛综合试验站之一,甘肃省的2个肉牛牦牛综合试验站之一。入选国家体系后,借助体系平台,学习国内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建立了工作团队,在全州五县市依托种畜场、专业合作社和养殖户建立了12个示范基地,与不同领域岗位专家开展产业综合集成技术试验、示范,培训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服务,并完成体系调查、收集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检测分析疫情、灾情等动态变化并协助处理相关问题。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甘南牦牛养殖体系,取得了显著养殖效益。
品种选育改良为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扎稳基础。我州科技人员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积极筛选优秀改良品种,探索甘南牦牛选育杂交改良模式。坚持以“内调为主,外引为辅,适度引进,按需供给,合理调剂,科学选育”的原则开展牦牛选育和提纯复壮,该项技术已在全州推广应用。为解决牦牛人犊争奶、养殖周期长、肉质口感不佳等问题,探索出用娟珊牛与牦牛杂交生产娟犏雌牛产乳,娟犏牛产肉;用安格斯牛与犏雌牛杂交生产安尕利巴牛产肉的杂交利用路线。经测量,娟犏雌牛产乳量是本地犏雌牛的2-3倍,是牦牛产乳量的5-7倍。甘南综合试验站累计引进投放大通牦牛、阿什旦牦牛、甘南牦牛177头用于甘南牦牛的提纯复壮,累计改良甘南牦牛5万余头;在夏河县和合作市示范基地开展牦牛杂交利用,繁育娟犏牛300余头;2019年生产的娟犏雌牛2022年开始产犊产奶,产奶量是本地犏雌牛的3倍,牦牛的5倍。繁育安尕利巴牛200余头,一月龄售价可达2000元/头,经补饲育肥的2岁牛售价9600元/头。
营养精准调控为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牦牛长年放牧于天然草原,重复经历着“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恶性循环。经测算,一头牦牛冷季的掉膘损失相当于一头成年牛。甘南综合试验站自2011年开始,通过试验示范累计为五县市示范基地投放饲草料和营养舔砖1000余吨。
饲草料科学调制为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根据甘南牦牛产区草场类型和饲草料种类,牦牛不同生长、生产阶段营养需求的差异,设计不同的补饲日粮配方和补饲量,满足不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求,实现牦牛生产全周期营养供给均衡。指导、扶持木道村集体经济——岗吉草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新思路,推广青贮、微贮、干草调制等牧草加工利用技术,着力提高合作社加工、经营水平。年加工饲料1500多吨,实现纯收入32万元,全村64户每户分红5000元。指导碌曲县劳尔都良种牦牛繁育基地根据牦牛不同生产阶段,科学配制日粮配方,加工颗粒饲料按需补饲,充分发挥补饲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草料的利用率。
繁殖适当调控为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锦上添花。甘南综合试验站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牦牛杂交改良和繁殖岗位科学家联合,2018年开始采购娟姗牛性控冻精和安格斯牛冻精,聘请青海省大通牛场配种员驻点在夏河县牙利吉乡尼玛龙村阳诺尔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牦牛人工授精。通过两年的驻点教学,为专业合作社培养6名配种员。专业合作社自2018年开始,通过产前产后补饲、犊牛培育早期断奶等技术措施,繁殖母牛一年一产率达到45%以上;繁育娟犏牛300余头,安尕利巴牛200余头。
人才培养为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贮力续航。甘南综合试验站自2011年开始,邀请省内外专家在全州举办培训班60余期,培训农牧民8000余人次,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1000余次,发放培训材料5000余册、药物6000余瓶。甘南综合试验站站长和团队成员共计5名,其中3人取得正高资格、2人取得副高资格、3人入选甘南州领军人才第二层次,2人成立甘南州专家工作室,1人完成“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计划;累计发表论文80余篇,制定(修订)标准14项,获批国家专利7件。为我州牦牛产业发展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留得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