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联络四域、襟带万里。兰州自古便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是贯穿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黄河穿城而过,赋予了兰州宽广博大、开放包容的胸怀,使其成为“一带一路”上多元文化交织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璀璨明珠。
日前,“一带一路上的河西走廊”大型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兰州,感受“丝路明珠”“山水名城”的魅力与风采。
“说起兰州,就要从‘一条河、一碗面、一座桥、一本书’说起……”在兰州市望河亭上,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德智为采访团记者讲起兰州的特色文化故事。
“今年,我们按照‘主题+时间+线路’‘东、中、西’布局展开,全新推出历史古镇1日游、美食观光夜间游等10条精品线路和8+N(35条)全域旅游线路。7月以来,来兰游客呈‘井喷式’增长,望河亭、中山桥、甘肃省博物馆等重点景点接待人数突破历史高点。”王德智介绍。
针对大家普遍关注的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话题,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站长陈孝伟展开了详细介绍。
“近年来,兰州市坚持把水灾害防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全面建成黄河甘肃(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的基础上,谋划实施了黄河甘肃(兰州)段河道防洪治理工程,有效补齐防洪工程短板,防洪能力得到提升。”陈孝伟介绍。
兰州市不断建立健全河湖长制体系,坚持“一河一策”,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拆除七里河马滩段农家乐涉河违建,拆除沿黄趸船14艘、废弃泵站7座,完成沿黄240个岸线利用项目的摸排调查和督促整改工作,河道面貌显著改善,水质清净指数位列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知古而鉴今。采访团随后来到甘肃省博物馆,全面了解甘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陇原大地留下的珍贵文化遗存。
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和车马仪仗队、敦煌藏经洞北宋淳化二年“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一件件文物珍宝见证了古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交融的盛景,描绘出一幅亘古悠长、互鉴融通的历史画卷。
目前,甘肃省博物馆拥有馆藏珍贵文物8万余件(套),藏品特色鲜明,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从商周青铜器到汉唐丝路遗珍,还有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等,都有着丰富的收藏。尤其是东汉的铜奔马、魏晋时期的“驿使图”画像砖,已分别成为中国旅游标志和中国邮政的标志。
“甘肃省博物馆是了解甘肃、了解古代丝绸之路、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窗口。”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班睿说,“近期,巴基斯坦犍陀罗艺术展在这里开幕,200余件犍陀罗艺术精品亮相,甘肃省博物馆将以此为契机,积极传承和弘扬丝路文化,不断加强各地文化、文物交流合作、互学互鉴,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作贡献。”
“此次采访活动,我们从敦煌出发,沿着河西走廊一路抵达兰州。今后我将继续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甘肃、爱上甘肃。”三沙卫视主持人廖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