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兰州:多元协同 数字提升精准治理

来源/ 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3-10-18 09:31:31

多元协同 数字提升精准治理

李泉

李永东

李军

杨小东

时下,伴随着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城市管理模式进入从“数字城管”迈向“智慧城管”的全新时代。这种创新的城市管理方式,以“智”促“治”,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让“城市之治”更科学、更精细、更智能。

新的时代发展,赋予城市管理工作全新的使命。那么,在“智慧城管”的全新时代,城市管理者如何提供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的城市管理和服务?如何不断拓宽城市管理视野和创新理念,持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及学者就此进行深度解读,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市智慧城市管理水平给出了建议。

多点发力构建大兰州智慧化城市治理新格局

——访兰州大学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评价中心教授 李泉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和西北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兰州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管理工作,特别是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全市城市管理队伍逐步扩大,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城市生产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李泉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他表示,在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过程中,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组团不断扩展,城市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变得日益复杂,随之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城市管理变得越来越困难。面对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智慧城市建设趋势,为打造高品质的省会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市政府公信力,让青山绿水环绕的“黄河之滨”更加美丽,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树立系统思维,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从人口、文化、经济、市政、园林、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市容市貌等诸多部门协同发力,以城市的生产生活为基本对象,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智慧城市建设标准,采取全方位的行政执法、数字技术等现代城市善治手段,对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所有要素、领域、单元进行多层次的综合管理、系统治理,特别是要通过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构建大兰州城市规划、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智慧化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二是要善于运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方式和手段,构筑个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协同参与共治的平台,公开城管、公安、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流程,健全社会监督、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通过竞争、对话、博弈、妥协等各种方式,推动城市治理由“政府中心本位管理”向“人民中心本位服务”转变,最终形成各方利益相关者都满意的长效运行体制机制,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城市建设发展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智慧化,打造以城市管理者、社会、市民、第三方等为主体的多元协同共治新范式。

三是要重视数字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充分运用数字化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和信息整合体系,健全具备灵活、自适应和智能特性的信息化服务系统,通过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科技化手段,创新城市精准治理、“一网统管”工具和方法,优化人员队伍考核考评制度,压实智慧城管市、县(区)、乡(街道)、社区四级主体责任,促进和改善政府对人民意愿、公共需求、公共利益诉求的及时听取和高效回应,打造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等多维度统一的城市治理新标杆。

发挥数字平台资源整合作用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效能

——访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 李永东

“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交互作用日益显著环境下,数字平台已经成为有关要素和信息等流动的基础性支撑,对于有关主体挖掘、利用和拓展这些要素及信息的价值,进而提高生活、生产的便利性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兰州市要充分认知数字平台竞争就是区域发展竞争,就是民生质量竞争,就是综合治理效能竞争的重要性,切实强化顶层设计,切实强化服务能力,让数字平台在城市治理效能方面发挥更好作用。”李永东博士表示,要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敢于实践,在数字化平台优化城市治理机制及提高城市治理效能方面走出一条特色化新路子。

一是要发挥数字平台资源整合作用。在总体规划与设计基础上,各类数字平台要着力整合政务、商务、日常生活及社会服务类资源,最大限度将实体服务转化为虚拟空间服务,让虚拟空间发挥资源和要素流动的强大作用,构建西北地区具有显著竞争力的虚拟城市服务系统。

二是要着力强化社区支持能力。社区是公共治理的基础单元。要通过大数据平台将社区基础信息予以充分展示,并强化社区内部居民之间相互帮扶和救济能力,特别是对老人、病人和儿童等群体的帮扶和救济能力。此外,要探索通过虚拟空间行为激励有关主体主动服务社区建设能力,可以通过行为积分制等方式进行引导和鼓励。

三是要持续拓展数字平台服务能力。在优化模块结构基础上,要开发个体展示技艺等能力渠道,提高微观环境下就业与服务规模;要持续拓展平台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能力,促进有关主体的互动频率和合作质量,给居民及有关主体多元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四是要创新虚拟空间行为模式。有关部门应鼓励居民等主体在虚拟空间进行生态资源节约等行为模式,并转化为现实经济收益,这对于节省淡水等资源以及增加林木等生态资源具有显著价值。这是总体上优化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探索。

五是要强化有关平台运行的法制性规则建设。有关立法部门要积极跟进平台运行的相关动态,根据居民反映的有关情况对虚拟空间服务行为进行立法规范,形成平台运行的系列化规则体系,持续推进平台服务标准化、法制化和人性化水平。

智慧管理模式要讲求适应性适合性舒适性和体验性

——访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教授,工学博士 李军

“城市的管理最终目的,是让大家更舒适的在这个城市里去生活。数字城管也好,智慧城管也好,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整合的阶段,这个阶段围绕城市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相关的设备整合,由传统设备转化为智能化设备,实际上都是在为我们做智慧化城管工作的一些基础性尝试。”李军在谈及智慧城管概念时表示,兰州受制于狭长地形的限制,城区人员聚集量很大,需要智慧化的管理模式去优化升级来带动城市的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该仅从管理角度上去体验智慧化的服务和能力,那只是冰冷的硬件设备,更多的应该是从适应性、适合性、舒适性和体验性的角度去考虑。在目前技术设备都比较成熟的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能通过智慧化的方式延展到哪一步?该是平台和用户接下来关注的重点。”对此,李军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对于兰州开展智慧城管工作应有的平台和渠道、技术和知识,覆盖的通道已经打通,然而打通之后如何让业务更沉淀下去这是下一步应该关注的第一个点,我们可以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的技术,然后分门别类,将常规的问题分解下来,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快速反馈到用户界面,畅通全流程。

第二,通过精细化智慧化城市管理的平台去提升引导和指引的问题,对周边服务的配套问题起到辅助。今年的兰州旅游非常火爆,因此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技术的手段将信息进行联动,将吃喝住娱全覆盖,实现数据共享,不仅为本地居民带来便利,也能提供给来兰游客一个快速、直观、便利和温馨的指引平台。

第三,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实现平台和用户的关系,而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壁垒。宜居之城一定是温暖的城市,它不能仅只是一个年轻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全年龄段的社会,这个应该是下一步重点去发展的一个方向。要在我们已有的硬件基础上,对于不同的人群,提供分层化、分级化、个性化服务,让平台更贴近、更体贴、更温暖。

加强数据保护 确保信息安全

——访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杨小东

“兰州市作为省会城市,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特点,也面临一些挑战,因此引入智慧城市管理具有必要性。”谈及智慧城管,杨小东表示,智慧城管可以提升管理效率、改善公共服务、实现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城市生活环境,符合其发展需求的必要举措。

“智慧城管的应用涵盖了交通管理、环境监测、垃圾管理、公共安全、城市规划、社区服务以及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多个方面,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杨小东表示,智慧城市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可能存在隐私和安全问题。同时,智慧城市管理需要高度的信息技术支持和投入,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人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智慧城市管理还需要解决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问题,促进信息的共享和协同。

针对于信息安全问题,杨小东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智慧城市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和数据应用,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生活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兰州市的智慧城市管理也面临一些信息安全问题,比如数据泄露、网络攻击、设备安全、人员安全意识问题等多个方面。

第一,加强数据保护:建立健全的数据隐私保护机制,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限制数据的访问和使用权限。

第二, 强化网络安全: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认证等,及时发现和阻止网络攻击。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修补漏洞。

第三,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包括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更新,及时修补设备的安全漏洞。采用物联网设备管理平台,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第四,增强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对智慧城市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对员工的背景审查,确保员工的诚信和安全。

第五,加强合作与共享:与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推进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信息安全的共享机制,及时分享安全事件和威胁情报,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薛晓霞 何怡璇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