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作谈】
在影像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
□ 张晓颖
纪录片《大敦煌》以敦煌作为一个史实例证,用全球视野的目光,来阐释民族的文化包容、融合和博大胸怀,印证和传达中国一以贯之的“和而不同”和“美美与共”的文明价值观。
如何理解敦煌,敦煌是什么?
在选题策划之初,我们创作团队组织敦煌学、历史学权威专家进行了多场研讨。要想阐述好这一命题,首先必须深刻理解敦煌文化。
自汉代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敦煌始终以中华文明为根基,不断吸纳着来自其他地域和民族的文明成果。多元一体的敦煌文化始终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又闪耀着古代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的璀璨光芒,成为举世瞩目、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所以,在今天制作《大敦煌》这样一部纪录片,是为了弘扬敦煌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是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经过我们的反复研讨后,最终将纪录片《大敦煌》策划为四集,每集50分钟,并从4个方面阐释这个问题:
一、敦煌的历史以及为什么是敦煌;
二、敦煌是解开人类文明密码的钥匙;
三、敦煌是各种宗教和文明汇聚的舞台;
四、我们要保护和传承敦煌这一优秀传统文化。
关于敦煌的作品层出不穷,我们再次面临记录敦煌时该如何创新?我们认为敦煌的价值,在于它迄今为止还是鲜活的。它始终贯穿人类文明,而传承这一文明精神的主体,是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敦煌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是“人”,近百年来保护管理与传承创新所依靠的主体也都是“人”。因此,我们在讲述方式上避免直白论述大历史,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带出历史。
我们力图用人物带出故事的这种方式,在观众和敦煌文化之间建立起桥梁,用引人入胜和富有悬念的故事吸引观众。
我们坚持用国际视野来讲述中国故事,通过广泛调研,从大量的材料中筛选,最终呈现出多样的视角、丰富的内容。为了能够拍摄到这些内容,我们做了大量的外联沟通工作,争取拍摄到观众不为常见的内容。我们拍摄了莫高窟和榆林窟不曾开放的洞窟;拍摄了东、西千佛洞;在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的藏品库房中拍摄了世界上第一件雕版印刷的敦煌遗书和巨幅佛教刺绣等藏经洞文物……揭秘了很多中国观众难得一见的敦煌文物。
在讲述视角上,我们除了深度采访中国权威专家学者外,也采访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知名敦煌学者,借助双方的共同讲述,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和权威性。从表现形式上,我们也运用了很多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比如通过数字动画来展现敦煌壁画,用带有敦煌艺术风格的动画来展现敦煌的地理位置、丝路交流的路线等。
敦煌文化所展现出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我们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撑,我们的纪录片就是用生动鲜活的影像来传达这一主旨,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作者系纪录片《大敦煌》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