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快看】敦煌“姊妹城”,藏不住了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时间/2023-10-24 19:56:15

行走在戈壁滩,偶遇一个俯卧酣睡的婴儿。

邂逅一座纯白镂空的唐式建筑。

这是进入了奇妙的梦境,还是闯入了海市蜃楼?

这里是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

唐朝边塞诗人岑参曾写下,“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瓜州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与敦煌毗邻的丝路“姊妹城”,这里自古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敦煌艺术的中心地带。

如今跨越万里来到瓜州,你将处处邂逅历史与时代交融的“神来之笔”。

01

长15米,阔9米,高4.3米,这尊安卧于天地怀抱中的棕红色孩童从何而来?

这座雕塑名为“大地之子”,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董书兵创作,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利用三维扫描获取模型数据,再分块进行3D雕刻,最后逐块雕砌安装成型。

2016年,“大地之子”在瓜州戈壁上横空出世,但它的出现却并不突兀,它的身后是瓜州的历史与文脉。

瓜州因造型艺术而名闻天下。这里有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林窟,它被称为莫高窟的“姊妹窟”,表现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和莫高窟一脉相承,同属敦煌石窟艺术体系。这是古丝绸之路上一大美术圣地,保存有位居全国第三的泥塑大佛。

千年前,丝绸之路繁荣,缔造了以莫高窟、榆林窟等为代表的文化高峰。千年之后,“一带一路”倡议使丝绸之路迎来了一次新的历史机遇。“大地之子”在丝路戈壁上出现,既是对瓜州造型艺术传统的延续,也创造出属于今日丝路的新艺术形式。

随着“大地之子”的成功“出圈”,瓜州戈壁国际雕塑艺术长廊建设顺利推进,一系列大型户外雕塑相继建成,串起了一道亮眼的人文风景线。

这座白色雕塑名叫“无界”,总长60米,高21米,宽40米。

整个雕塑宛如空中楼阁,随着光线不断变化,在大漠中呈现出众多迷人的影像。

在造型上,“无界”以榆林窟第25窟盛唐经变画中的建筑样式为蓝本,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样式。第25窟是榆林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其中唐代原作壁画《西方净土变》和《观无量寿佛经变》,被誉为旷世精品。

在建造时,“无界”以现代建筑材料为载体,使用了约6300根特殊定制脚手架,用约30000个扣件连接。传统与现代,在这座“海市蜃楼”上得到完美融合。

如今,戈壁滩的艺术创作已经成为瓜州旅游新名片,“风语者”“戈壁方舟”“汉武雄风”等大型户外雕塑相继建成,讲述着戈壁文化的独有魅力。

今年,瓜州县正式启动瓜州戈壁国际雕塑艺术长廊4A级景区创建工作。这个国庆中秋假期,艺术长廊单日游客量达到10000余人次。

行走在戈壁滩,邂逅一座座惊艳的现代雕塑,别惊讶,这正是瓜州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相遇,绘出的“神来之笔”。

02

到瓜州,怎能不吃瓜?

《汉书·地理志》记载:“古瓜州地生美瓜”,“其地今犹出大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

西晋《广志》中亦有“瓜州大瓜如斛,御瓜也,甘胜如蜜”之载。可见当时瓜州的瓜品质优良,已经声名远扬。有诗赞曰:“冰泉浸绿玉,霸刀破黄金;凉冷消晚暑,清甘洗渴心。”

瓜州因瓜得名,有“中国蜜瓜之乡”之称。它位于河西走廊西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土资源丰富,是绿洲灌溉农业区。

瓜州蜜瓜2011年被列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4个系列30多个品种。宝丰蜜、香妃蜜、金银蒂、玫珑、流星雨、金香玉……只听名字就已经感受到了瓜州蜜瓜的香甜可口。

瓜州自古种瓜,如今有了新目标:错茬种植、四季有瓜、全年供应、品牌响亮、优质优价。

瓜州的瓜田,面积大。截至目前,全县蜜瓜种植面积达到9.6万亩。瓜州县还在继续壮大优质蜜瓜种植规模,力争设施蜜瓜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建成多个千亩设施蜜瓜基地,绿色蜜瓜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

瓜州的瓜田,技术含量高。采用现代化智慧物联网、水肥一体化、高压微雾喷药、设施环境调控等高端设备,实现了戈壁农业“智慧化”,使农户足不出户便可操作。

瓜州还深入打造“产学研”技术服务,与甘肃省农科院建立“院地”合作关系,成立蜜瓜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多个蜜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从外地引进70多个蜜瓜新品种,示范推广蜜瓜栽培新技术,提高蜜瓜标准化生产和科技水平。

这样精心种植的瓜州蜜瓜,自然卖得顶呱呱。瓜州通过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农产品购销洽谈等形式,逐步形成了“线上+线下”的蜜瓜营销体系,蜜瓜远销北上广、日韩及欧美、东南亚。以2022年为例,瓜州85%的蜜瓜实现订单销售,总产量约15.15万吨,总产值约3.59亿元。

如今,瓜州蜜瓜品牌价值达31.73亿元。甜了上千年的瓜州蜜瓜,搭上现代农业科技的翅膀,成为助力全县农民甜蜜生活的金瓜。

03

车辆驶入瓜州,你还会看到另一番奇景:一排排矗立在茫茫戈壁滩的风车连成一片“白色森林”,巨大的桨叶“随风起舞”,一座座输电塔高耸挺立。

瓜州风之大、风之多,使它具有世界风库的称号。“无风满地沙,有风不见家”“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散了大漠孤烟,在瓜州大地上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记。

大风起兮,就迎风而上。面对风沙危害,一代又一代瓜州儿女栽胡杨、种梭梭,调柴草、固沙丘,从人拉肩扛到科学治沙,从三北防护林建设到重点风沙口治理,从生态公益林栽植到新农村绿化美化,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从戈壁到绿洲的蝶变,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在逆风植绿的过程中,瓜州人也开始顺风而为。经过勘测、评估,瓜州属我国一类光资源区和二类风资源区,风光资源量大质优。

2006年,瓜州百万千瓦风电场一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动工建设,2007年并网发电;2009年,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奠基,瓜州作为主要布局区域,掀起风电开发建设高潮……瓜州风能开发快马加鞭,一路风驰电掣。

目前,瓜州共有30多户新能源开发企业入驻,建成风电场50多个,安装各类型风电机组5800余台,占甘肃风电总装机的50%,并网容量950万千瓦,在建风电项目容量260万千瓦,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风电装机第一县”,连获“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殊荣。

御风而上,瓜州开发好“一阵风”,发展出“一条链”。

瓜州不仅全力推进风光电项目建设,同时统筹推进输出电网、装备制造、电能消纳和储能研发等配套产业,此外还布局新能源制氢、多晶硅等项目,积极引进培育储能电池、智能运维等关联产业,加快新能源及其上下游产业深度融合。

从“世界风库”到“风电之都”,瓜州儿女让曾经谈之色变的风害,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在瓜州大地上书写出浓墨重彩的时代“神来之笔”。

  甘肃瓜州,这座丝路古城的风采值得被更多世人领略,出发吧,向着瓜州!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