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武山“花样渔家”奏响乡村“致富曲”

来源/ 作者/ 时间/2023-10-26 08:52:15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裴婷婷 张彬霞

远山层峦叠嶂,近村安静祥和。沐着暖阳,从武山县城出发,翻过山、绕过村,漫山遍野的七月菊和波光粼粼的溪流便映入眼帘。

“依托优质冷水资源,村里现有冷水鱼养殖农家乐7家,产值350多万元。在不断壮大特色养殖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发展以品鱼、赏花、观光游玩为载体的乡村旅游,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了增收红利。”武山县龙台镇董庄村党支部书记陈晓军说,今年全村接待游客已达上万人次。

董庄村位于西河上游,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串起了村里独具韵味的文化广场,缀以朴拙的风车小桥和鳞次栉比的院落。从油菜花到万寿菊、七月菊,董庄村不仅有冷水鱼,更以花为媒吸引着八方游客。

“村里从2017年开始发展乡村旅游,逐步完善、积蓄人气。以冷水鱼养殖为基,特色农业为魂,乡村旅游为形,有效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陈晓军说,目前冷水鱼销量每年上涨20%左右,全村70余名留守妇女在渔家乐务工,每年为入股村民分红3万多元。

在村民苏小宝的烧烤摊,干净的蔬菜整齐摆放。“我原来收入靠种地和进城务工,村里的乡村旅游火起来之后,就和妻子一起卖烧烤和凉皮,旺季时一个月能收入六七千元。”苏小宝乐呵呵地说。

为发挥新型经营主体“领头雁”作用,武山县不断完善渔业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带动村民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全县累计吸纳入股资金200万元,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20多个,带动农户200户,累计发放分红资金70余万元。

“我们村正在申报国家3A级景区,建立农特产品展销中心,让游客可以将七月菊、杂粮面、木耳等当地特色农特产品都带回家。下一步,将继续以‘金色花海、鱼乡龙台’为主题,奏响村民增收‘致富曲’。”陈晓军说。

同样,将乡村旅游和冷水鱼养殖两项产业同步发展的,还有武山县沿安乡中川村。

作为马乌河的流经之地,曾经的中川村增收渠道单一。为走出发展困境,中川村利用水资源丰富优势,打造集冷水鱼养殖、垂钓、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冷水鱼养殖基地,不到两个月就为村集体创收5万余元。

近年来,依托“冷水鱼”品牌效应,武山县建成一批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特色“渔家乐”,实现冷水鱼养殖、观光休闲、餐饮住宿、会议培训、电商销售链条化发展,累计吸引乡村旅游人数20余万人次。同时,建成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17个,带动发展股份经济合作社冷水鱼养殖示范场6个。截至目前,武山县全县养鱼场户达到30余家,冷水鱼养殖面积达128亩,渔业总产值实现2000万元,渔业养殖总量居全市首位。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