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激活发展潜力 蓄能乡村振兴——嘉峪关市党建引领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3-10-26 15:02:04

原标题:激活发展潜力 蓄能乡村振兴

——嘉峪关市党建引领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金秋十月,嘉峪关市各乡村瓜果满枝、清香四溢,田间地头、机器轰鸣,村民们忙着收割玉米,采摘蔬菜、水果……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跃然眼前。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上半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村均收入、村均经营性收入均位居全省第一。

  选优配强“领头羊”

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嘉峪关市全面建强基层“头雁”方阵,梯次配备镇村干部,对工作成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23名乡镇干部,提拔任用和晋升职级,着力锻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主力军”。

同时,扎实开展干部能力素质大提升三年行动,培训党员干部群众1.8万人次,开展果树栽培等专题培训40余场次。先后组织镇村干部80余人赴陕西省西安市、安康市等地,围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三联”机制建设情况等开展考察学习,拓宽发展思路。强化“练兵比武”,开展干部上台讲、知识测试、观摩评比等活动40余场次,推动形成“先进带后进”的良好氛围。

“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我们既能掌握最新的政策动向,又能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培训后,我们要充分挖掘‘沉睡’资源,全力打造了‘研学游购娱’一体化发展的嘉峪关村游客接待中心,通过‘支部引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主导+专业团队运营’的商务发展模式,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外出考察学习,让峪泉镇嘉峪关村党总支部书记李沛收获满满。

嘉峪关市派强用好驻村力量,向乡村振兴重点村、软弱涣散村持续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通过落实捆绑责任制,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发挥作用,引领乡村发展。建立市级人才顾问团,组建农业技术先锋服务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等乡村振兴人才300余人。

  压实责任增动力

“今年,我在两个园子里种了水蜜桃、早酥梨、李广杏、大枣和黄瓜、菠菜等新鲜果蔬,长势都很好,村干部和帮扶队员也一直帮忙销售,收益不错。在村集体的引领带动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文殊镇文殊村二组村民马建花乐呵呵地说。

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嘉峪关市对17个村全面“把脉会诊”,激励联村抱团发展,划分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为农服务型、项目带动型、多元合作型等5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精准分类指导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切实找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打造产业示范乡镇1个,产业样板村3个。

嘉峪关市压实工作“责任链”,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建立调度通报机制,镇村定期分析研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确保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制定《嘉峪关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办法(试行)》,有效激发村“两委”班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精准帮扶和抓镇促村作用,全市110家机关事业单位、酒钢集团公司17家基层单位和45家民营企业结对117个村民小组,累计筹措资金993万元,谋划项目106个,代销农产品344吨。

  多元探索促增收

“近年来,我们村坚持‘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发展模式,不断拓宽土地规模流转经营、现代产业园区经营管理、特色青贮产业种植加工、固定资产盘活租赁、农产品对接销售5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吸引村民就近创业就业,村集体家底更殷实,村民腰包更鼓,发展更有力。”新城镇新城村党总支部书记闫霞霞说道。

嘉峪关市聚焦“2+6+N”产业链部署,因地制宜探索出了项目带动型、农产品对接销售带动型、资产资源盘活型等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模式。

今年,嘉峪关市实施的14个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已完工9个。建成嘉峪关市农特产品展销中心,为全市土特产提供展销平台。围绕“土地流转+集体经营+产业延伸”的发展思路,探索“土地银行”“土地托管”“土地整村流转”等多种经营模式,提高土地流转率,引导村民流转土地4万余亩,流转金额2411.28万元,农业产业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路径更加宽广。

  嘉峪关市以“党建+”模式助推旅游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线下“周末经济”“节会经济”,举办梨花节、西瓜节、锅盔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等主题节会6场次,文殊镇、新城镇、峪泉镇累计接待旅游人数8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42.39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的路径持续拓宽。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