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标准绘就 好“丰景”
——我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工作纪实
①金塔县高标准农田小麦收割现场②玉门市花海镇西泉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③瓜州县南岔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④肃州区连片千亩玉米制种基地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为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奠定了基础。
突出稳粮保供
打造产业升级样板田
乡村的秋景淡雅静丽。肃州区银达镇银达村8组村民孙淑霞每天都会到地里采摘蔬菜,好收成让腰包鼓起来,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都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给村民带来的好处。
“我家今年种了13亩小麦,亩产约500公斤,收入1.7万元。7月小麦收获后,我们又复种了西蓝花和娃娃菜,按照市场行情,预计年底总收入能达到10万元。”孙淑霞说。
近年来,肃州区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逐步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8.86万亩,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进一步扩大高标准农田麦后复种秋菜面积,为全区“粮袋子”更实、“菜篮子”更稳、“钱袋子”更鼓奠定基础。肃州区把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模式,编制《肃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村为单元,设计土地平整和田间道路、灌排工程、农田防护林建设等内容,整体推进、连片实施,分年度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了现有耕地资源产出率,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对项目推进快、质量高、任务完成好的县市区通报表扬。对未完成任务、资金支付慢、建设质量不高的追责问责。全力实施乡村振兴综合建设项目,一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房改造和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定期组织召开工程施工及质量推进会,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形成监理单位专业化监理、施工单位规范化施工、农民质量监督员全程化跟踪监督的全方位质量监管体系,保证竣工工程质量全面达标。
突出科技示范
打造粮食高产示范田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记者从玉门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玉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1.5万亩,在建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65万亩的42.3%,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在玉门市下西号镇石河子村,一片片平整的农田布局工整,田间道路、硬化沟渠纵横交织。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石河子村新增可耕种土地1300亩。至目前,全村已架设管线111.5公里,铺设机耕道4公里,栽植防护林434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3454亩,涉及5个村民小组509户,占耕地总面积的70.8%。
“过去只认埂子不说本子。如今,我们实现了‘一家一户一块田’,只认本子不认埂子。”石河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小飞说。
今年以来,玉门市聚焦整乡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建设,把空间碎片化、布局无序化、利用低效化的耕地重新集中连片规划,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向整乡推进、全域覆盖的方向迈进。
“我们坚持良田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推广耕播一体、收采一体、天地植保等智能化农机装备,实现精准化、标准化、智能化作业,推进实现项目区粮食耕作机械化率100%,人工成本降低80%以上,机械费用从每亩325元降至每亩265元,减少18.4%,耕种管收时效大大提高,种田从依靠人力转变为依靠机械。”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永幸说。
至目前,玉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物候、气象、土壤、病虫监测点48个,区域虫情病害测报预警率提高至90%以上,防治有效率达94%,增强了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夯实了保产促丰收的根基。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能为稳定提高粮食产能提供基础支撑,还能为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营造良好资源环境。
近年来,瓜州县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的“助推器”,零散的粮地逐渐变成“田成方、沟成渠、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产量高”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建设高标准农田方便灌排,可以机械化耕作,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抗灾能力。村里粮食增产增收,提高了群众耕种的积极性和土地流转率。”瓜州县西湖镇四工村村委会主任姜涛说。
今年,西湖镇实施高标准农田6.29万亩,总投资1.67亿元,新建蓄水池45座,并配套电路、水泵等设施设备,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变耕地碎片化、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等状况,为粮食高产稳产、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增收致富夯实根基。
农田高标准
稳粮有底气
瓜州县抢抓施工建设黄金期,确保按时完成项目建设。至目前,瓜州县高标准农田27个项目、54个施工标段均已开工建设。其中20个标段正进行土建类项目施工,剩余34个标段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建设过程中,瓜州县农业农村局严把设计、质量、资金关,着力打造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瓜州县三农服务中心主任郭海龙说。
近年来,瓜州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我们努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进一步推动村强民富。”瓜州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红军说。
秋季时节,金塔县东坝镇梧盛村的农田平整方正,机耕道笔直延伸,秀美的田园画卷在这里展开。
小块并大块、零散变集中,大型拖拉机能在地里“撒欢”了……去年以来,金塔县东坝镇红星村、梧盛村共平整、改良土地2.7万亩,土地集约水平大大提升。高标准农田正改变着这片土地上的种植方式,实现粮食产能和耕地保护利用水平双重提升。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里?
答案:通过水利、道路、配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外观形态质量,扩大机械化规模,使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生产能力提升。与普通的农田相比,高标准农田首先表现在粮食生产上。
2023年,金塔县种植粮食面积29.4万亩。其中小麦10.5万亩,玉米18.9万亩,建成千亩小麦连片种植示范基地7个,实施浅埋滴灌小麦示范面积5870亩,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据金塔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2019年至2022年,金塔县共投入项目资金2.66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4.84万亩,有效推动了粮食稳产增产。
近年来,金塔县规划安排高标准农田、道路、排灌沟渠和农田林网等工作,出台农业产业扶持办法,加大对土地平整和种粮农户的扶持力度,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推动碎片化耕地连片整理。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滴灌可有效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土地由原来的大水漫灌变为精细化滴灌,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金塔县金塔镇边沟村党总支书记祁国军说。
金塔县对建成的农田实行严格保护,防止耕地“非粮化”,同时,在项目区推广普及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等科学耕作技术。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金塔县耕地地力平均提升了1个等级,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区亩均增产60公斤以上。
建管结合
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三分建、七分管。我市结合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行先流转后整治方式,集中连片建设,整乡整村推进。探索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体制机制,依托国有企业和各级农投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加大项目投入,在全市抓好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示范点,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敦煌市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小地变大地、漫灌变滴灌、低效变高效”的建设目标,为水资源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去年以来,敦煌市新建高标准农田6.17万亩、占基本农田的22.1%。其中,建成2000亩以上大田玉米示范点2个。构建“敦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包片,市级领导包村,农业农村部门干部驻点,镇村干部包组”的四级责任体系,推动形成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为群众讲解惠农政策,按照“每块面积不低于50亩、宜大则大”原则,通过“先流转后平整、打破村组界限、突破渠路限制、只到册不到户”模式,将农户分散零碎的土地统一平整后重新分配,合理划分农户自种区和经营主体流转区,实现小地变大地和“一村一品”“一户一田”目标,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不愿种、效益太低不划算和怎么种等问题。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形成“财政投入+融资贷款+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的机制。至目前,共争取落实项目建设资金1.82亿元,亩均投入超过3000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探索成立村集体托管队伍,大力推广干播湿出、水肥一体化和无人机植保等现代化农业技术,持续加强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节水率、机械化率分别达50%和90%,成本节约30%以上,玉米等农作物亩均增产10%以上。
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效推动了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提升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农田生态环境得到不断优化,粮食综合产能得到大幅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各县市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做到建好农田、提升效益,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酒泉融媒记者 周爱玲
通讯员 牛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