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胡蓉 周旦
深秋时节,在民勤县昌宁镇铧尖村的民勤县农广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基地,不时传来“哞—哞”的牛叫声,负责人聂建民驾驶着自动撒料车匀速前行,草料顷刻间进入食槽中,大约三分钟的工夫,百余头肉牛的投食工作已经完成。
机械喂养肉牛。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周旦 摄
“我现在养了一百头牛,喂牛都是机械化,有自动撒料车、饲料搅拌机、全日料混合搅拌机。”聂建民告诉笔者,从饲料加工到粪污清理,全程实现机械化,省工省力,我一个人喂这一百头牛,也很轻松。
除了在现代技术支撑下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合作社还通过种养结合的循环模式,推动牛产业循着绿色发展的路径转型升级。这一车车草料,并非过去传统饲料,而是由当地的小麦或玉米秸秆制作而成。废弃秸秆用作饲料,牛粪还田用作基肥,实现了“良田产好粮,好粮养好牛”的生态循环。
肉牛养殖基地。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周旦 摄
“饲料来源主要是玉米秸秆,自己种了一些,不够再收购一些小麦草,这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不仅保护了环境,还把我的牛也养得越来越肥了。”聂建民说。
近年来,昌宁镇加快构建全程机械化肉牛养殖基地,逐步实现肉牛养殖业由以往的分散型、粗放型向规模化、机械化、精细化生产方式转变,积极推广饲草养牛,形成种养循环发展模式,促进绿色兴牧,做优做强肉牛养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