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遗存变成遗产
礼县四角坪遗址考古项目专家咨询会举行
图片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中国甘肃网11月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今年2月,礼县四角坪遗址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第一季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也确定了该遗址对研究秦代政治、礼仪制度及建筑历史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1月6日,记者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近日,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陕西考古研究院秦始皇陵博物院等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礼县,为该遗址考古项目的挖掘与保护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宝贵建议。
秦始皇陵博物院院长李岗看了规模宏大的四角坪遗址后很震撼,他直言:“遗址属大秦高等级建筑是肯定的。如果进一步发掘过程中再出土一些与祭祀相关的器物,就可证实它作为祭祀的功能。建议采取回填措施后,做抬高式复原保护。”
考古研究成果表明,四角坪遗址是秦统一后即秦帝国时期的遗存,遗址体量巨大,各建筑基址主次分明、相互对称。遗址由中心土台、四周附属建筑、附属建筑之间的连接建筑以及外围三个层级建筑构成。依据考究其地理位置和文献记载,初步推测该遗址具备特殊形制和特殊功能,是与祭祀相关的礼制性建筑群。基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宋江宁认为:“如果让遗存变成遗产,让遗址重写中国建筑史的先秦部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做复原。”
据文献记载,秦始皇在东巡之前,曾在统一全国次年进行过一次西巡,所到区域为秦的北地郡(今甘肃平凉、庆阳地区)与陇西郡(今甘肃天水、陇南、定西地区),礼县地属秦陇西郡,亦在巡视范围。沿着这个方向,一直进行四角坪遗址挖掘工作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侯红伟说:“四角坪遗址的发现不仅丰富和补充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体系的链条,还对研究我国早期祭祀制度、建筑制度及工艺等具有重要意义。”
礼县古称西垂,自古就是秦人先祖生产生活的重要区域。200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5家单位组建联合考古队,历时16年,先后发掘了礼县西山、大堡子山等大量秦文化遗址,确证礼县是秦国的发祥地,是甘肃秦文化资源的核心区域。2020年至今,通过对四角坪遗址开展系统考古调查和发掘,确认该遗址是国内目前仅见的秦帝国时期代表国家意志的礼制性建筑群,是从王国到帝国阶段转型的标志性建筑,具有非凡的历史价值。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