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7.2%,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土壤安全利用率达95%以上,生态修复力度不断加大。这里,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实现绿色转型,一个个“绿色工厂”拔地而起......日前,记者跟随《环境保护》杂志社主办的“讲好生态环保故事”之绿水青山绘陇原采访团,一同走进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探索两山转化的实践案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
青泥河河畔,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成群的水鸟扑打着白色的翅膀,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野生鸟类是大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的质检员,也是优美生态环境的代言人。近年来,陇南市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重点领域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生态修复,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青泥河河畔旁成群结队的水鸟 何中清摄
沿河而下,记者在青泥河湿地公园内看到,河道清淤及湿地公园场地平整、鱼鳞坝围堰工程正在作业。为进一步提升青泥河防洪能力和河流水质,增加水域面积,通过水体修复植被生态、构建植物群落,提升生态效益,成县实施了青泥河重点水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园内已完成河道清淤、生态修复工程、湿地工程、绿化工程建设,同时对青泥河两岸及建筑亮化进行整体设计并逐步按照设计方案完善。
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来青泥河边散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还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来此专门拍摄水鸟,一幅景在城中、人在景中自然和谐生态画卷正在绘就。
节能减排引领区域绿色发展
走进成县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仿佛进入了森林公园,厂房“藏”在一层一层的花草树木之中,在大山中与自然融为一体。
成县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鸟瞰图
“近年来,我们引导企业以绿色转型为主线,持续探索节能减排低碳技术,向水泥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生产经营发展,拓展经营渠道,延伸产业链,实现了从‘灰色制造’到‘绿色智造’的转变。”陇南市生态环境局成县分局局长朱红波告诉记者。
据了解,自成县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建厂以来,累计投入资金上亿元,围绕水泥工艺节能改造、原材料替代、氮氧化物超低排放、5G+数字矿山、“双碳”行动五大核心业务,助力绿色发展。实施了以无组织排放治理等为重点的一揽子治理工程,噪声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厂区绿化率达到35%以上。投资建成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水泥窑磨智能操作、能源智能管理、无氨脱硝、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等智能化控制系统,加大节能减排科技投入,以节能降碳实现绿色发展。
在成县,通过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的例子还很多,甘肃厂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建设智慧矿山、成州锌冶炼厂建成数字化车间、红川酒业打造“智慧红川”......“今年前三季度,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3.35%,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保效益双赢。”朱红波说。
优势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鸡司令尚育康曾是一名留守儿童,初中毕业后辗转多个城市打工。陈院镇党委书记张平良告诉记者:“偶然一次电视节目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决定回乡创业养贵妃鸡,通过短视频宣传让他的贵妃鸡走进了千家万户,现在他也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带动了周边27户贫困户共同养鸡脱贫致富。”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脱贫致富最好的自然资源,现在,成县陈院镇已初步形成了集订单辣椒、万寿菊育苗、开心农场、果蔬采摘、贵妃鸡养殖5大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化生态观光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陈院镇生态观光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成县的最大优势在生态,最大的出路也在生态。”陇南市政协副主席、成县县委书记王文全在采访座谈会上讲到。受“乡村鸡司令”启发,成县逐步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向全产业链、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转变。目前,县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累计达到41个。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底蕴,我们还推进旅游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乡村旅游新型业态蓬勃发展。2021年以来,带动全县旅游产业从业人员5000余人,累计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65亿元。”王文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