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卓尼县木耳镇力赛村的阡陌巷口,风光旖旎的田园、藏式美观的房屋、环境优美的庭院,初露生机的油菜花田,彰显特色。庄前屋后风景如画,勾勒出“宜居、宜行、宜游”的田园综合体锦绣新画卷。
“现在生活水平高了,环境卫生好了,房前绿水环绕,屋后绿树茵茵,从来都没这么美过。”力赛村村民朱宝才说。
2023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卓尼县荣获“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这张国家级生态文明“金名片”背后,是卓尼县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努力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的信念和决心。
卓尼,有广袤的山川、森林和清澈见底的大小河流,森林覆盖率达到60.8%,天然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97.4%。这里,景色怡人,人们可以尽情地与大自然亲近,是一座“可以打包空气送给朋友”的城市,更是一个“美得让人心醉”的地方。
固绿水青山之本,筑绿色发展之基。近年来,卓尼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始终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把生态中作为最大的潜力和优势,持续用力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实施“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创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等,全力推进“五无甘南?秘境卓尼”的创建和“环境革命”等,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全县林草覆盖率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空气优良天数、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等数据多年保持优良等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卓尼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把环境革命作为守住青山绿水、呵护蓝天白云、建设美丽家园的长远之计,着力打造“天空增蓝、山脉增青、草原增绿、江河增流、乡村增美、群众增收”的幸福家园。自2015年以来,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环境革命”,打造全域无垃圾旅游示范区、打造以全域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为内容的“五无甘南?秘境卓尼”保护一方青山绿水。“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景,展现了卓尼县‘环境革命’的丰硕成果。”
围绕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藏王故里·秘境卓尼”这一特色品牌,建成千村美丽示范村19个、万村整洁村52个,打造了博峪村、力赛村、拉路河、阿子滩等乡村旅游样板村。
门前清清的河水,鲜花盛开的庭院,绿树包裹下的拉路河村,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村庄周围的松林、丹霞、草甸、溪流、帐篷……,好像童话里的仙境。
2022年,卓尼县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确定了以“治山增绿和林地提质”为主要任务,五年计划栽植总株数258万株(其中义务植树185万株、工程造林73万株)。2022年、2023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义务植树77.498万株、工程造林73万株。
“自2022年起,卓尼县委、县政府决定创建‘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制定了五年的实施方案,计划在城区周边、南北两山、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共计划栽植苗木258万株,投资资金一亿元,面积一万亩。‘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绿化行动与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无缝隙对接,自活动开展以来,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领全县干部职工积、社会各界、企业人士、农牧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土绿化行动,踊跃参加,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全县上下共同的努力和山水项目的综合治理,卓尼县域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效益日益凸显,人民群众的辛福感和获得感日益增强,通过实现生态价值,释放生态红利、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切实的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卓尼县自然资源局局长牛建忠说。
随着生态持续向好,卓尼县野生动物种类数量不断增加,经常有摄影爱好者拍到梅花鹿、岩羊、狍鹿、血雉、燕隼等珍稀动物,连普氏原羚(黄羊)等一些难觅踪影的珍稀动物也频频露脸。
“中国最美县域”“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甘肃特色气候小镇”等荣誉称号,这一张张新名片,不断提升了卓尼的新形象,为卓尼的绿色崛起注入了新的底气,塑造了卓尼独有的品位。
来源:卓尼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