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追寻从闽地走到陇上的清代廉吏
走进定西许公纪念馆
许公纪念馆的许铁堂塑像
许铁堂纪念馆坐落在定西市安定区的东山之上,是为纪念清康熙年间担任过安定县知县的一代廉吏许铁堂所修建。在纪念馆旁的一块台地上,还迁建有他的墓冢,至今香烛不断。
A
许铁堂留下了一个神秘的传说,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英魂曾相伴他赴定西任职。
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福建省侯官(今闽侯)举人许铁堂,被朝廷任命为安定知县,赴任途中先从福建省闽侯下海乘船,看见前面行进的一条船上竖着一面安定城隍的旗帜,他很是纳闷,这船和他乘坐的船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走,这船也走,一直到河南黄河边的孟津渡上岸走陆路。在他换乘车马后,又看见前面行进的车马,也竖着安定城隍的旗帜,他风餐露宿,一直过西安,踏上西行之路,经平凉到定西,到青岚山突然不见了前面的车马和旗帜。他怀疑遇上赴任安定城隍的文天祥的英灵。
后来他在一客栈果然做梦,梦见文天祥相邀他一道赴安定县,并告知他也已录为安定县城隍。许铁堂到任后,将此梦广为宣传,并筹集银两扩建了城隍庙。
许铁堂本身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清官,他的话安定的百姓更是确信不疑。只是他为什么要伪托这样一个神秘得几乎怪诞的梦呢?许铁堂为什么只是在安定履职三年,却让他赢得了300多年的赫赫声名?我们先去定西市安定区玉湖公园的城隍庙探查究竟。
如今城隍庙的门口多了一个水池,池边雕着一只拱起的游龙,龙嘴里喷珠溅玉,日夜不绝。而那座崔嵬的城隍庙在水声的衬托下,多了几分灵动。
拜谒城隍庙之后,向旁人打听许铁堂的事迹,一位老人说:“你说的许爷啊,现在的东山上有他老人家的纪念馆,有碑廊、有墓冢,那里说不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东山离城隍庙也就是六七分钟的车程,在山路上几个盘旋后,记者一行就来到东山的半山腰。环视四周的山峦,都是人工种植的松柏,而在松柏的掩映之下,一座颇具规模的仿古风格纪念馆出现在我们眼前。
许铁堂纪念馆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馆内已建成刻有“为官之镜”的墓碑一块,仿古砖木结构的碑廊80米,仿古木架结构六角亭两个,另有陵园、诗亭等建筑。
B
碑廊里有60多方碑刻,唱赞许公的风骨,抒写许公的诗文,那当然是相得益彰了。
这些笔墨或厚重,或轻灵,或雄强,或秀雅。表现着许公那些忧国忧民的诗篇,如一面面镜子,明鉴今人,昭示后人。渐渐地,许公模糊的面容逐渐变得清晰起来,那些散见于地方典籍里的只言片语开始连缀在一起,让我们拼出了他完整的人生履历。
许公名珌,字天玉,号铁堂,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是福建省福州府侯官(今闽侯)县人。
许氏家族为侯官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到了许公这一辈人,惟有他和弟弟两人才名一时,最为称著。铁堂排行居长,善诗;友亦能诗,兼善书画。史书上对于此时的许公有这样的描写:“珌性豪侈,金钱缘手立尽……”这与当年的李白出蜀,游历扬州一带,散钱三十馀万,何其相似!
但到了清兵入关后,许氏门庭遭乱,家境破败。父亲亡故,其母面对食不果腹、嚎哭不止的孙儿们,终日以泪洗面。面对如此惨淡的家境,许铁堂四处奔波,漫游吴越、齐鲁、燕赵诸地,以海南贡士的身份,论交四海,与当时的文坛名卿雅士王士祯、陈维崧、邓汉仪等酬唱击节,商定古今,辩论风雅,以期在学业和见地上有更大的进展,为博取更大的成就而锤炼自己。
由于诗才蜚声当世,“每篇出,辄传布海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王士祯的《秋柳》诗问世之后,许铁堂与之唱和,写出了《秋柳和贻士四首》。当时,王士祯名扬天下,官位也不断迁升,成为清初文坛公认的盟主,一时间,诗坛新人、文坛后辈到京城求名师指点作品,往往首先拜见王士祯,如能得其一言片字褒奖,就会声名鹊起。许铁堂的唱和诗歌,吴镇评其用典“远胜渔洋”,杨芳灿以为“风韵萧疏,不减原唱”。
C
许铁堂51岁时,人生迎来了一个转机,在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他被朝廷录用为巩昌府安定县(今定西市安定区)知县,任期三年。在他赴任安定县令时,当朝名宦硕儒龚鼎孳、徐乾学写了赠诗贺送。许公赠诗靖逆侯张勇时,张勇简直受宠若惊,说:“君名士,乃肯顾予武夫。”并赠四百金,为润笔之美谈。
虽然是偏僻小县的小吏,但许铁堂对于公事却不敢稍有懈怠。在任期间,重教兴学,架桥铺路,教化民风,深入偏远山区,体察民情,乐善好施,关爱百姓,深受百姓的拥戴和称颂。作为廉吏,在安定任职期间,他为定西城隍庙题写的“自信飘零如武部,不知昭假有文山”的妙联中表明了他崇高的为官之志。
康熙六年(1667年),安定适逢大旱,民不聊生,许公上疏,请求朝廷减赋赈灾,因有逆上意,被解职罢官。离任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别安定父老四首》,这组诗充分表露了对安定人民的深厚感情,表明了对贫苦大众的同情,是许公深谙民间疾苦,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为官之美德。
被罢官后,许铁堂曾在一首诗中处处流露出对亲人的记挂,对自己所遭不公待遇的愤怒和他贫困无资归里的表白。许铁堂终是没有回到他的故乡福建,飞蓬般辗转飘零,一度流寓临洮,以教书卖字为生。曾娶一老妪为其备炊,后来又返回定西,终因贫病交加,客死陇上,时为康熙十年(1671年)。
此后每逢清明之日,历任县官率士民百姓,簇拥定西城隍轿仗,备抬酒肴,撰写祭文前往许公墓祭祀,此风一直延续至1946年。三百年的漫长时光,安定的百姓仍然怀念许铁堂在任的那短暂三年,这是何等的荣耀!
许铁堂纪念馆现已成为甘肃省纪委评选命名的首批廉政教育基地,官方评价认为,许公一生蕴含了丰富的廉政思想,勤廉为民、乐善好施、体察民情、关爱百姓的作为,是清正廉洁的典范,可以启迪今人。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